“五指分类法”改变乡村旧容颜

332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95%
辽宁日报 2019年08月28日

三家子村利用文化墙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本报特约记者 门 莹 摄

本报讯  记者周明  崔振波报道  位于苏子河下游的古楼村隶属于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一年多前还在河边摆放的脏乱垃圾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古朴典雅的水岸长廊和美丽花草。

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没有垃圾池,家家户户门前连垃圾箱都没有。一个村上千口人,怎么能没有垃圾?

“没有垃圾,还用什么垃圾箱!”村民王玉香掰着手指说:“剩菜、剩饭等可腐烂垃圾堆肥沤肥;碎草、秸秆等可燃垃圾分解燃烧;饮料瓶、旧书等留着卖钱;建筑垃圾用于填坑垫道;废旧电池等自己不能处理的暂存,村里统一处理,垃圾一分类,就把垃圾分没了。”依据农村日常垃圾构成,村民按政府指导,将垃圾分为可沤肥垃圾、可变卖垃圾、可燃烧垃圾、建筑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五类,并将这样的分类方式形象地称为“五指分类法”。

过去,新宾县同绝大多数农村地区一样,生活垃圾主要以“突击式”“运动式”的集中治理为主,收集转运后的垃圾或简单填埋,或倾倒于隐蔽处,村容村貌看似整洁,但垃圾却由分散污染变成集中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反而加重了。每年县、乡、村三级都要投入上千万元,用于购置垃圾车、建填埋场等。但这无法减少垃圾产出量,往往陷入垃圾越治越多,末端处理设施永远不足的怪圈。另外,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对环境治理并不买账,认为这是干部们的事儿,与自己无关。

如何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垃圾围村”的尴尬,新宾县提出了“农村垃圾治理关键要培养群众的环保文明意识,实现垃圾分类并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治本”的理念。

新宾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2016年年初确定了第一批26个试点村,2017年启动了第二批78个试点村,2018年在全县181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并在永陵镇开展城镇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目前,“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处理模式已基本成熟并全面推广,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改变了村民固有的生活习惯。全县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明显减少,初期减量70%以上,除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外,需要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已经减少为零。从181个行政村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减少垃圾箱3000个,减少垃圾车超过50%,每年减少资金投入1100多万元。

新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遵循“两类五分”(即五指分类法),处理模式则为“户分类、户处理,不出院、零填埋”。新宾县还制定了农村垃圾处理的“五有四无”标准,即有堆沤可腐烂垃圾的粪堆、有堆放可燃烧垃圾的堆放处、有堆放可变卖垃圾的堆放处、村旁有林木、村内大街小巷有花草树木,村内无垃圾箱、村内无垃圾池、村内大街小巷庭院及室内无乱堆乱放、村内无卫生死角。

2017年以来,抚顺市积极在全市乡村大力推广新宾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2018年,抚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制定并下发《抚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拟利用3年时间全面推广新宾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经验,到2020年力争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目前,抚顺市已有46个乡镇、332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推广率达到57%。通过制定行动方案、大力推广典型经验等富有成效的工作,使长期以来面临的“垃圾围村”困境得到了破解,全市垃圾处理费用明显减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利用。根据新宾经验,经过“五指分类法”的“五个利用”,农村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95%,不但得到有效治理,还变废为宝,产生了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