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狄文君
夏末秋初,记者走进西丰县钓鱼镇景华村犇富肉牛养殖合作社,只见一栋标准化牛舍里,40多头健壮的母牛正在细细咀嚼草料。看着肉牛个个膘肥体壮,村党支部书记何振峰兴致勃勃地介绍起创办养牛合作社的事情。
2018年年初,景华村召开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大会,一致认定了发展肉牛繁育的致富项目——利用上级扶贫产业资金建养牛场,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实行“村社合一”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养牛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两栋标准化牛舍、饲料库、看护房从开工到竣工,仅用了4个月时间。
景华村发展肉牛繁育的做法激发了临近铁河村、新昌村干部群众的热情。今年年初,铁河、新昌两村整合扶贫产业资金,购买繁育母牛进场饲养,3个贫困村抱团发展,肉牛繁育产业项目正式起步。
今年65岁的马明富是景华村贫困户,老伴儿患有心脏病、胃病,不能干活,老两口生活十分艰难。今年,马明富被合作社优先雇用为饲养员,每天给牛喂三遍草料、清理一次牛舍,月工资3600元,马明富很知足:“像我这个岁数,到哪儿干活都没人用。在合作社喂牛、干点零活儿,还给这么多工钱,我连做梦都不敢想。”
“从开春到现在,存栏母牛已经下了5头牛犊,到年底还能产20头牛犊。按目前的行情,仅牛犊一项收入就达27万元。扣除人工、饲料、场地租金等费用,村集体能获得收益15万元,这些收益绝大部分将用于帮助特困家庭。村里还设立了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家庭通过劳动增加收入。”铁河村党支部书记孙绍先说。
为带动贫困户早日脱贫,合作社积极吸引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土地和劳务等加入合作社,获得投资收益或劳务收入。为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钓鱼镇通过积极争取,新增的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已获县扶贫办批准。“到年底,合作社肉牛存栏量将达100头,明年能增加到200头,增加纯收入60多万元。”新昌村党支部书记屈丰俊信心满满。
据介绍,饲养规模扩大后,合作社可再安排8名贫困农民打工。此外,牛场每年加工黄贮饲料,不仅转化利用了大量玉米秸秆,而且可让当地农民增收近10万元。目前,钓鱼镇已有287户贫困户享受到村社联合养“脱贫牛”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