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技术工人成长的“立交桥”

辽宁日报 2019年08月09日

刘大毅

据本报8月5日报道,为培育复合型人才,鞍钢创新性地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级或职称时,可在技能职级和专业技术职称中自由选择,从而架设起技术工人与专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截至7月末,共吸引1510名一线工人和93名专业技术人员报考,最终有261名工人考取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职称、75名专业技术人员考取高级工或技师。

在我省大多数企业中,工人只能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序列晋升职级,而大学生毕业入职后,可按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晋升职称,两种职工身份基本固化。随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产业工人需要技术升级,一线工人当中很多创新型、知识型和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开始崭露头角。然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职级职称的固化成为晋级的制度障碍,使其无法申请国家科研资金和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

唯有改革之锤才能打破工人晋升的天花板。鞍钢创新性地打破职工的身份界限,工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需要考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且要经过专业评审,避免了为评而评情况的发生。同时,在晋级安排中破除论资排辈,不唯学历、资历、论文,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革必然伴随一定的牺牲。对实行工资总额控制的国企而言,打破工人晋升的天花板意味着调整既有分配格局,难度可想而知,这需要十足的勇气和信心。

培育复合型人才,为辽宁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要在改革“深水区”进行更多的尝试。比如,企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尝试对职工技术职称评定建立“企业自主评价体系”;有关单位和企业可以大规模开展面向产业工人的职业培训,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鼓励名师带高徒,统筹规范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厚植人才基础;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和政治待遇……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的改革才能与振兴同步伐、与职工心连心。期待这样的改革样本不断涌现,更大程度地激发辽宁振兴的“工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