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角。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徐鑫摄
本报记者 徐 鑫
核心提示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和创造力,营口市主动融入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总体布局,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整合组建了“四基地一中心”,即铝产业基地、钢铁及镁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粮油加工和饮食品产业基地以及物流与旅游产业建设发展中心,为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和保障。
通过改革,“四基地一中心”助力产业发展作用突出。1月至5月,“四基地”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3.8%;全市新增物流主体2000余个,旅游收入实现128.4亿元,同比增长17%。目前,“四基地一中心”建设正在快速推进,预计全年“四基地”产值将突破1800亿元,物流和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突破55%。
合并“同类项” 释放内在活力
为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完善政府治理基础框架,去年以来,针对事业单位“小散弱”以及政事不分、职能不明等问题,营口市围绕“两个边界”做好整合优化的“大文章”。一方面,打破部门边界。坚持统一规划和需求导向,打破单位、科室条块限制,将37家事业单位拆分重组,形成5家产业服务中心,单位精简比例达86.5%,彻底合并“同类项”、清除“无用项”;另一方面,明晰责任边界。围绕“服务、支持、保障”三大功能,明确“四基地一中心”在行业主管部门、县区、园区以及企业中的工作定位,确定九大核心职能,在源头上避免业务交叉、重复设置,有效促进政府治理机制、框架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同时,营口采取三项措施转变管理机制,释放事业单位内在活力。压缩管理层级。把“四基地一中心”全部设置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政府直接管辖,有效解决事业单位管理层级多、过度行政化等体制问题;下放管理权限。坚持放开搞活原则,逐步向“四基地一中心”下放人权、事权、财权,更加注重实绩考核,推动事业单位以业绩为导向、自主灵活发展;创新人事管理。根据个人专业、特长、业绩、意愿以及单位需要,对“四基地一中心”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跨单位调整,最大限度做到“人、岗、事”相宜,真正激发出更大活力、更高效能。
“四基地一中心”的组建,深化了整体联动,形成推进工作强大合力。在横向上,“四基地一中心”与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驻营商会等建立联络合作机制,并与8家市直部门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构建了以“四基地一中心”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工作联系网,初步形成“企业吹哨、全体报到”的配合协作工作体制;在纵向上,以“四基地一中心”为蓝本,全力支持县区自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营口地区6个县区依托产业资源和特色优势,分别组建了镁质材料、汽保设备、滨海旅游等发展服务中心。
轻重并举 充分优化产业结构
组建“四基地一中心”,重在强化规划引领。突出抓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依托北京化工大学、辽宁大学等外部智库,营口研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地图,引导资源要素集中集聚,为产业转型升级指明路径、筑牢根基。
5月17日,营口市政府与嘉晨集团联合宣布,“嘉晨超纯镁”研发成功、实现量产。该产品纯度高于98%、体积密度达到3.40g/cm3,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高等级烧结镁砂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嘉晨超纯镁”项目是在淘汰20年前的镁耐材落后产能基础上建成的,没有增加一寸土地,采用天然气燃料,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零,该项目为镁耐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节能减排和民企转型升级树立了样板。
营口大石桥素有“中国镁都”之誉,然而“镁都”不美,烟尘弥漫曾是常态,“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政府决心,更是民企的共识和自觉。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等精深加工产品,一幅绿色镁工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图谱正在营口拼接完成。
在规划引领下,营口的结构调整让优质的民营企业脱胎换骨、超越自我。依托“四基地一中心”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也在加速,营口正在打出建链补链、产业重塑、绿色布局、激发活力的组合拳。
忠旺集团最初在国内3个城市同时签约建设新工厂,营口市签约最晚,但开工最快,投产最早。目前,一期投资700多亿元的高精铝、挤压型材、板带箔、轻量化汽车车厢等9个项目全线推进,初具规模。忠旺是“铝制产品产业基地”的龙头,营口围绕在此基础上建链、补链、强链,上下游企业“大集聚”势头显现,而大集聚又将孕育出更大的产业规模。
营口市铝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基地将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有的放矢”和“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即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投产、现有企业抓提升。结合现有铝产业企业发展情况,在招商引资上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按照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营口注重轻重并举,做到“两翼齐张”。“中俄粮食走廊”项目已于去年7月落户营口,以粮食、食品等优质资源为代表的多领域国际经贸合作,将打开广阔的产业空间。中粮糖业、嘉里粮油、百威啤酒、可口可乐等食品饮品企业集聚也拉开了营口食品工业的发展框架,带动了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去年,营口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物流主体陡增2474户。树立“河海牵动、温泉支撑、山区崛起”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营口市深挖旅游资源富矿,旅游产业蛋糕越做越大。
集中优势资源 助推核心产业集聚发展
“四基地一中心”的组建,让营口得以集中优势资源,助推核心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明显加速,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在孟加拉国,中孟携手共建的帕德玛大桥正在讲述着孟加拉国人民的梦想故事。大桥建成后,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的居民将告别仅靠摆渡往来的生活。与此同时,孟加拉国南北铁路网也将打通。随着大桥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优质桥梁钢板也正源源不断地运抵,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供货全球最大体位集装箱船、供货“华龙一号”、 供货亚洲最大铁路交通枢纽工程、供货2022年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助力港珠澳大桥建设、架起德国莱茵河大桥,近两年来,凭借技术领先和产品过硬,“鞍钢制造”享誉海内外;
……
“四基地一中心”是营口市在我省“一带五基地”框架下,结合实际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围绕着四个基地的发展定位,营口精准施策,不断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镁、海蜇、汽保设备三大产业,谋划打造产业集群升级版,创造性组建国有控股的“联联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产业网络服务平台和产业联盟,通过联盟入驻平台、平台统一服务的“联盟+平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标准共建、市场共有、发展共赢,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综合实力。同时,更加注重产业招商,搭建集基础信息、扶持政策、合作资源、产业分析等于一体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平台,并主动对接招商机构、驻营商会,进一步提升招商工作专业性、精准性、实效性。“四基地一中心”成立以来,开展招商活动40余次,投资26亿元的汉吉斯冷链物流、投资4.3亿元的营口港供应链平台及金融服务等项目签约落地。
同时,营口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铝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镁产业技术研发和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专业化创新服务载体,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嘉晨集团在世界首创了以天然菱镁矿为原料生产“超纯镁”的工艺,鞍钢鲅鱼圈新厂成功研制耐寒桥梁钢,均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改革,“四基地一中心”助力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1月至5月,“四基地”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3.8%;全市新增物流主体2000余个,旅游收入实现128.4亿元,同比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