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底下村种出“致富牡丹”

辽宁日报 2019年08月07日

齐秀双 本报记者 李万东

建昌县牤牛营子乡洞底下村的冷杰文压根没想到,土地还是那片土地,自己的年纪也越来越大,生活却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幸福。

冷杰文今年64岁,老伴儿患肺气肿,儿子残疾,过去需要举债过日子。让他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的是建昌县兴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天香源生态农场。

创立于2015年的兴业种植合作社,是当地资本下乡的成功范例。以建昌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县”为契机,之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任立民,在农业产业开辟出新天地。他坚持“绿色、环保、生态”的经营理念,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洞底下和蒿子沟两个村为中心,流转土地133公顷,建起天香源生态农场。

看好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的市场前景,天香源农场大胆进行试种。经过3年多的栽培和驯化,牡丹成活率达93%以上。他们还成功移栽百年牡丹150株,打破了“自古牡丹不出关”的种植格局。目前,农场共种植油用牡丹、观赏牡丹50万株,牡丹育苗500万株,成为东北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还种植特色果树5万株、绿化树10万株。

“一亩地一年流转金1000元,这份收入不错!”冷杰文说,以前脸朝黄土背朝天,他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三五百元。好事不止一桩,因为合作社积极响应精准扶贫号召,牤牛营子、素珠营子、喇嘛洞3个乡镇8个村的158户农民入股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合作社还吸纳村民投工投劳,并对建档立卡户优先录用。冷杰文一家三口都在农场务工,土地流转与上班打工两头挣钱,一家人一年净赚6万多元。

“我们常年日用工60多人,零散用工150多人,生产旺季用工达300多人。”据农场负责人介绍,仅去年农场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9户360人,今年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220人。此外,农场还免费提供牡丹种苗、技术支持和培训,按照保护价回收牡丹,带领周边农户致富。

随着农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生态旅游的拉动效应已经显现。蒿子沟村村委会主任韩义说:“我们这儿的土特产品卖得特别好,杂粮、鸡蛋、小鸡、蜂蜜等,不用吆喝,顾客就上门了,产品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