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26件资料 讲述寻找英雄亲人的故事

辽宁日报 2019年07月18日

本报记者 张继驰

7月12日,79岁的高作智,把42年来珍藏的26件寻找杨运烈士亲人的珍贵资料,捐赠给营口市档案史志管理中心。

1977年,高作智根据从小就熟听的万福县熊岳区(今营口市鲅鱼圈区)区长杨运烈士在被围剿到最后一个人、失去党组织监督的情况下,到老乡家里借红薯充饥打欠条等事迹,写了小说《带枪的人》,并在《辽宁日报》发表。《带枪的人》发表后,却成了一则“寻亲启事”。1978年1月8日,高作智接到了《辽宁日报》编辑部转来的读者来信,并附信请他实事求是地给对方回信。

原来,河南偃师的读者杨万现看了《带枪的人》后,觉得主人公杨运的名字、年龄、经历都很像他的哥哥杨万宏,杨万宏于1945年从陕甘宁边区赴东北后就杳无音信了。杨运会不会就是杨万宏?高作智要帮杨运寻亲。

之后两个月,高作智与杨万现往来书信18封。高作智寄去了一张杨运在东北工作时的全身照,这张照片让当时76岁的杨母热泪盈眶,杨运正是让她惦念半生,等了32年的儿子杨万宏。

1978年5月,高作智作为盖县(今盖州市)县委的专门核查组成员到达河南,拜访了英雄杨运的家,辗转找到一个个证明人,填补了15岁的河南少年杨万宏到21岁的东北杨运之间的履历空白。1979年,盖县民政局向杨运家属颁发了为革命光荣牺牲的荣誉证明,并把杨运在当地的英雄壮举书面报告给偃师县委,英雄故里为此召开了庆祝大会。

1982年清明节,杨运的母亲冯雨歌,千里迢迢来到盖县,在杨运公社举行的盛大扫墓仪式上,数以千计的干部群众聚在烈士墓前,同老人一起向烈士英灵致哀。

此次高作智捐出的26件资料,将42年来“与烈士有关的日子”生动呈现。营口史志工作者表示,营口新一轮编写英模事迹的工作正在进行,因为地势等原因,烈士墓已经三易其址,新墓更显庄严肃穆,镌刻“杨运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高耸在苍山茂林之间。高作智捐赠的珍贵资料,更加翔实地还原英模足迹,为营口人民学习、传承英模精神提供了力证。

链接

LIANJIE

杨运,1924年出生在河南省偃师县缑氏乡官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小学毕业后在学校当小堂役。1939年,到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受党的派遣到东北地区开展工作,被分配到万福县熊岳区任区委书记兼区长。1946年12月21日,在同国民党军和清剿队的周旋中,战至最后一人负伤被捕。1947年1月17日,在熊岳城外惨遭杀害,年仅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