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红色引擎 奏响发展强音

——铁岭市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综述
辽宁日报 2019年07月16日

高强北村党支部书记王士安指导村民种植香菇。本报记者 王晓波 摄

本报记者 王晓波

核心提示

打造银冈书院、党性体检中心等一批党性教育基地,构建铁岭红色文化长廊;在全市推广“五定四抓”主题党日经验,让党员焕发新活力;实施“头雁领航”培训工程、村级后备人才“蓄水工程”,建设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回顾铁岭2019年上半年基层党建工作,可谓亮点频频、特色鲜明。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管党治党,重在基层。

今年以来,铁岭基层党建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实施“五项工程”,开展“六个专项行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实现铁岭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抓好理论武装 补钙铸魂

“欢迎大家来到铁岭市党性体检中心,为方便党员进行党性自查,中心设置了测试题,前来学习体检的党员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答题检验自己的党性。”7月6日10时,铁岭市党性体检中心迎来了当天第二批参与体检的党员。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常规党性教育模式单一、不够直观、很难触及党员内心的问题,铁岭市探索建立了党性体检中心。中心对照党章和系列讲话,围绕党内法规,总结了党员干部“五种常见病”和“100种负面言行”,让党员对标对表、自省自查。近两个月,党性体检中心已接待近百家单位的3000余名党员。

推动基层党建质量提升,铁岭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根本,抓好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功能。铁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的必修课,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各基层党支部理论学习的“硬任务”。

同时,铁岭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系列庆祝活动。打造银冈书院、雷锋纪念馆、党性体检中心等一批党性教育基地,构建铁岭红色文化长廊。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和“提士气、鼓干劲、解难题、促发展”活动,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开展“百场宣讲”“故事党课”“情景互动党课”等系列活动,表彰一批“两优一先”和“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典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弘扬新时代铁岭精神。

落实基本规范 固本强基

7月5日,昌图县后窑镇双山村党总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村党总支还为6月份入党的党员过政治生日,党员们手持生日贺卡,庄严宣读入党誓词。在民主议事中,全体党员共同商议了村规民约,并对其中新修订内容进行了举手表决。

“俺们很珍惜主题党日这个活动机会,既能学习党的最新政策,了解身边大事,又能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双山村党员王明福说。按照铁岭市委部署,昌图县从2016年开始,坚持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

昌图县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坚持定时间、定主题、定内容、定活动方式、定参加人员,以议政、学习、服务、参加组织生活“四件事”为主要内容,调动全县党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让其在参加活动中加强党性锻炼,树牢“四个意识”,进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着力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缺载体、缺抓手,不认真、不严肃、不经常的问题,铁岭于今年在全市推广了昌图县“五定四抓”主题党日的经验,市委组织部坚持每月对各地主题党日开展情况进行调度、抽查,并排名、通报。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有效推动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落地。

固本强基,铁岭县落实在细节中。为切实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等问题,铁岭市从2016年开始在全市推行了村级后备人才“蓄水工程”,通过民主推荐、公开选拔,将农村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致富带头人、生产技术的明白人等纳入后备人才库,并进行重点培养。全市储备村级后备人才3000余名,目前,已有269人进入村“两委”班子,598人成为农村精准扶贫、富民强村的带头人。

开展提升培训 蓄满动能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加强村集体经济建设,铁岭县的200余个行政村有的抓特色产业,有的搞服务创收,有的建设合作组织,然而能够摘掉“空壳村”帽子的村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个好班子。

铁岭县凡河镇高强北村如今已建成香菇大棚68栋,参与种植的农户每年收入都能超过2万元,而在大棚打工的农民,每年也至少有数千元的收入。“我们村能找到今天的致富门路,就是因为有了士安这样的带头人。”村民贾铁英提到的士安,是高强北村党支部书记王士安,两年前,就是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把香菇种植引到了村里。高强北村成立了兴蕾农作物种植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将大棚分包给村民,由村民自主管理,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作为村集体收入。

为全面推动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社共同发展,昌图县积极探索“村社合一”模式,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

昌图县金家镇黄酒馆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民带领村“两委”班子,因势利导,整合村里资源,建立绿色生态养殖、黄烟、花卉3个合作社。目前,村里固定资产超过千万元,每年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100余人,昔日贫穷落后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群雁高飞头雁领”。推动乡村振兴,铁岭深知打造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是关键。今年,铁岭加大培训力度,连续开办5期“头雁领航”培训班,全市1176名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参加。

选派干部进村 服务乡村振兴

2018年2月,按照省委部署,铁岭市大规模选派干部工作全面启动。省、市、县三级1265名“第一书记”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向着广袤的辽北大地坚定出发。

“第一书记”要发挥作用,既要靠“个人出力”,更要有“坚强后盾”。铁岭市委明确指出,对选派干部,政治上要高看一眼,生活上要厚爱一层;市政府每年划拨近1400万元,用于选派干部补助;市委组织部会同财政、人社、审计、扶贫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力保障选派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为加强选派干部管理,铁岭推行“1+3+N”工作组模式,在县级层面,选配1名选派干部总领队;在乡镇层面,建立结对帮带、后勤保障、自我管理3个工作组。同时,围绕基层党建、基层治理、项目招商等重点工作,组建若干选派干部工作队,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作互动,变“单兵作战”为“合力攻坚”。

选派干部进镇村后,没有了后顾之忧,撸起袖子加油干,涌现了一大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经验丰富、热心为基层服务的干部:来自鲁迅美术学院的开原市城东镇潘家屯村“第一书记”曲嘉琳和沈阳工业大学的城东镇孟家村“第一书记”徐公文是一对夫妻,下派期间,他们举家迁往开原,夫妻同心,共筑乡村振兴之梦;市委办公室选派干部关利群入驻昌图县八面城镇丁家村后,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思路、换思想、转作风、强本领,硬是把一个平均年龄近60岁的村“两委”班子打造成了一个“奋斗班”;省交通运输厅选派干部王立成入驻西丰县和隆满族乡福巨村的第一个月,就手绘了一张道路建设规划图。一年来,他多方争取,积极运作,终于打通了西丰县达成村与清原满族自治县的断头路,新建了两座桥梁;大连医科大学的张朋飞入驻铁岭县大甸子镇太平寨村后,“走亲访友”上门了解村情民意,经常吃住在村委会,寒暑假他还免费给孩子们补习……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在“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下,铁岭的农村从基本生活到基础设施,从农业项目到集体经济,从党的建设到村风民风,都结出了累累硕果。

全市“第一书记”共引进项目368个,协调资金3.14亿元,培育致富产业436个,铺设村屯道路1134公里,修建桥涵174公里,安装路灯6321盏,解决各类民生问题549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