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鞋帽里藏着“虎头奶奶”的故事

辽宁日报 2019年07月10日

马巨母女致力非遗项目的传承。(采访对象提供)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虎头鞋帽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马巨。 本报记者 吕 丽 摄

本报记者 吕 丽

核心提示

今年67岁的马巨,是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虎头鞋帽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父母早逝,5岁离乡,中年丧夫、下岗,但命运的捉弄不改她善良的本心,始终以感恩和爱国爱家的大义情怀回报社会,温暖他人。她不但把女儿培养成为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而且无私地对外传授家族技艺,获得过“民俗工艺大师”等荣誉,被誉为“大连织女”“针尖上的舞者”,当选过大连市“文明的感动”年度人物。

“一介弱女子,胸中有大义。国企突围攻坚,她能隐忍负重;倘若国难当头,她敢请缨领兵。位卑未敢忘忧国,透过她坚毅的面庞,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顽强品质。这个普通母亲,拥有需要我们仰视的高尚情怀。”这是2009年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精神文明办等部门主办的第四届“文明的感动”评选颁奖典礼上,推选委员会写给马巨的颁奖词。

今年6月一个晴朗的上午,记者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椒金山街道矿北社区小会议室见到了马巨,因赶上她家里正在装修,所以采访地点选在了社区,这里也是她经常上公益课的地方。

10年过去了,马巨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女儿也硕士研究生毕业了,在北京有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在外人看来,67岁的马巨算是苦尽甘来,然而历经生活磨难从未抱怨,屡次从头再来的她却说自己一直都是幸福的,特别感恩这个时代,感恩遇到了太多的好心人。听马巨讲她的家庭故事,记者在这位身高不足1.6米的老人身上,真实感受到了她心地的善良和骨子里透出的刚强。

“艺不压身,德行天下”

马巨,1952年出生,祖籍河南。因父母去世早,她5岁时随当兵的姑父和姑姑来到大连营城子生活。马巨说,她奶奶的母亲曾做过清朝宫廷里的绣女,因此家族中对刺绣、虎头鞋帽等传统手工技艺都有传承,她的手艺是奶奶传授的。

打开一个年代感很强的布包,马巨从里面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她奶奶留下的一些刺绣物品和一些手绘的版样。虽然时间久远,但从绣品上依然可见针法细腻、图案精致。马巨说,奶奶是满族人,她四五岁时就开始跟奶奶学做活。除了绣品,奶奶做虎头鞋、虎头帽也非常独到,不但带有宫廷的样式,还有很多独门技艺,讲究也多。马家虎头鞋帽的虎脸尤其独特,是祖辈传下来的脸样。作为心灵手巧的马家后人,马巨早已将它们熟背于心,信手剪来就是一个生动的造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更形成了独特的技法和表现力,在艺术、民俗、文化价值等方面都有传承和发展。

采访当天,马巨带来很多她的作品,其中有的虎头鞋帽和一些手工制作的棉布小褂,她女儿小时都穿戴过。

“虎头鞋帽看似简单,其实做工非常复杂,想做得生动漂亮,得下细功夫。”不善言辞的马巨,拿起一只虎头鞋话才多了起来。她说,把虎头鞋做得完整,至少需要经过打袼褙、剪样、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上鞋帮等22道工序;虎头帽的工艺更加讲究,要经过剪、贴、插、刺、缝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马巨除了擅长做虎头鞋帽,刺绣、织布、缝纫,甚至养蚕、抽丝和染色也样样在行,被大连艺术学院授予“非遗专家”的称号,获得过 “民俗工艺大师”“甘井子区学习之星”等诸多荣誉,被誉为“大连织女”“针尖上的舞者”。

穿针走线一个甲子,马巨现在的手指头上都是裂口,甚至开始对针线过敏,但她从未放下。“奶奶经常说艺不压身,德行天下。”马巨把装有手绘刺绣版样的盒子翻过来,盒底上有一个手写的大大的“德”字,她说,“德”也是家训。

一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在做人做事方面,马巨体现出对“德”字家训的遵循。下岗后,她一边辛苦谋生供养女儿读书,一边用4年时间手绣出长20米、宽0.7米的奥运长卷——万里长城图,于2008年无偿捐献给奥林匹克博物馆;在生活稍有好转时,她主动退掉低保待遇,积极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将家族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他人;每逢国家有大事发生,她都尽己所能积极参与,一幅幅饱含爱国爱家情怀的绣品和倾囊相助的捐款捐物行为,让周围的人感动,也深受教育。

“无论啥情况,都要活出个人样来”

1985年,马巨和大连炼铁厂的货车司机宋承林结婚。在马巨的口中,爱人个子高,很帅气,对她特别疼爱,两人感情非常好,从未吵过架。

1986年,马巨发现单位卫生间的门没有门帘,大家如厕时很不方便,就想绣个门帘挂上。结果她去商店买布时,把钱包丢了,里面装着的几十块钱,是她和爱人刚发的工资。

“我那个上火呀,回家时都快哭了,想着上哪儿能挣钱回来当生活费。结果爱人一句埋怨的话都没有,还安慰我说丢就丢了。”马巨说,从那以后的一个月里,爱人带的饭盒里天天是白菜粉条再加点儿酱油,两毛钱一包的烟也戒了。

天有不测风云。1988年9月,宋承林出车祸,头部、颈椎等多处受伤,失去工作能力。那时他们结婚刚好3周年,女儿宋玲刚满周岁。

马巨没有说太多丈夫受伤后自己独自养家的艰辛,却记得所有对自家有过帮助的人。事实上,为了贴补家用,马巨那时白天在单位忙完工作,晚间用布挡着台灯以免影响父女俩休息,争分夺秒赶制一些加工活儿,常常要忙活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女儿宋玲回忆说:“虽然生活贫苦,但父母特别恩爱。父亲的大度、母亲的疼爱,让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与其他孩子一样幸福。”

2003年,宋承林离世。虽然人前忍住悲伤不掉眼泪,但马巨觉得家一下子空了,无数个夜晚里偷偷哭湿了枕头。正准备中考的女儿心疼妈妈,想减轻家里负担,一度打算辍学养家。

“我女儿学习好,又特别懂事,她喜欢上学。我告诉她,不要说没钱,也不要说丧气话。无论啥情况,咱都要活出个人样来!”马巨说,特别感谢孩子学校的校长,他劝宋玲说,想要帮助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家庭状况。宋玲后来果然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高中。

丈夫去世后,为了不拖累年事已高的公婆,马巨带着女儿主动搬离了共同生活多年的房子。在街道的帮助下,她在两栋房子中间的过道里,建了一个0.9米宽、10米长的“简易房”作为她和女儿的暂时住所,一住就是多年。

然而,生活对马巨的考验并未就此结束。2004年国企转型改革到了最艰难的时候,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马巨主动选择了下岗,“我有刺绣和布艺手艺,能养活家。厂子遇到困难,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个了。”

打零工、卖菜、开食杂店……多少次从头再来,都没让马巨母女失去信心和感恩之心,她们努力要“活出个人样”。2006年,宋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马巨更是集中精力,积极用自己的方式回应国家、社会和周围热心人对母女俩的关爱和帮助。2009年,在大连市第四届“文明的感动”人物评选中,马巨当选为年度人物,被赞誉为“自强不息的铁娘子”。颁奖晚会上,身材娇小的马巨走上红毯,成为市民心中的明星。

在大连的博物馆里,有很多马巨捐献的苏绣作品,如《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她还为大连市刘长春小学绣了《奥运地图》。今年,马巨的虎头鞋帽入选夏季达沃斯论坛非遗展示项目,她精心准备了100多个各式的虎头鞋帽,充分展示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

“母亲是我心中的巨人”

宋玲高挑漂亮,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

“我妈妈虽然身材矮小,但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是我心目中的巨人。”宋玲说,不寻常的家庭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影响,造就了她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性格。

“年幼时,妈妈用爱支撑起支离破碎的家,苦自己也不曾苦我分毫,以至于我回想起童年,都是阳光灿烂的景象。妈妈一直笑对生活,即便再苦再难,也听不到她一句抱怨的话。”宋玲说,她记得很多妈妈鼓励她的话,比如“人穷不能志短,再苦也要自己咽下去。”“那个笑着的人,背后藏着怎样的经历,你哪里知道?”“孩子,做就行了,不要去想结果,老祖宗都有数呢!”

“那时候,我觉得妈妈说的那些话有些傻气,但现在想来,那些话语言朴素,却道理至真。如今,每当我遇到难事愁事,就会想起妈妈说过的那些话,我就坚持再坚持,然后事情真的就好了,哈哈!”笑中带泪,宋玲的脸上有着同龄人不多见的坚毅和成熟。

谈到妈妈的手艺,宋玲特别骄傲和自豪,“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跟母亲学习手艺了,就觉得五彩的绣线和布料组合到一起,做出的东西怎么会那么美丽独特?其实为了引导我走上这条路,妈妈不知费了多少心思。”

“我妈妈总重复她奶奶说过的话,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弄丢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把这个手艺传下去。看到年轻人连针线都不会拿,她特别着急。所以,当她说要把家族传承的手艺无偿向外传授时,我知道她是认真的。”宋玲说,到目前为止,跟她妈妈学过刺绣和布艺的人已经超过2000人,一些青少年尊称马巨为“虎头奶奶”。

看着妈妈一天天变老,宋玲准备不久后将工作重心转移回大连,陪伴在妈妈身边。传授家族技艺,是马巨回报社会的方式,宋玲说她会全力支持,并愿意和妈妈一道努力。

补记

仰视的感动

在见到马巨之前,采访重点原本定位在母女如何做刺绣和虎头鞋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益传承方面,当面对面倾听完虎头鞋帽里藏着的故事,记者的眼圈数次泛红,相比马巨屡遭磨难依然自强不息和表现出的善良、感恩、家国情怀,原来确定的主题偏轻了。

早年父母过世,中年时丈夫撒手人寰,主动从单位下岗,为减轻公婆负担一度居住在不足1米宽的“夹缝”里,命途多舛的马巨,经历的诸多生活磨难让人唏嘘不已,她表现出的乐观和坚强让人动容,更在其身上收获了需仰视的感动。

丈夫出了车祸,马巨没有向爱人单位哭闹,以争取多一点的抚恤金,而是对所有人说:“我爱人的单位真好,常来人帮助我们,我到现在都要感谢他们。”甚至在爱人单位搬迁后,她还向熟悉的人打听搬到了哪里,希望能向曾经来看过她们的人,再次表达感谢。

爱人去世,娘俩住进“夹缝”。马巨说,一天早上,她在门口发现了好多报纸包的纸包,打开纸包一看,原来是周围邻居给她们娘俩捐的钱,合计有400多元。其中一个装着8元钱的纸包,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捐的,马巨知道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马巨记着所有人的好。“别人给的每一分钱,说的每一句温暖的话都是恩!”她有一个老旧笔记本,里面记着所有帮过她的人的名字。“我的手啊,常年拿针线,字练得少,写得也不好,不好意思给你看。”说起自己的笔记本,马巨有些害羞。记者看到,笔记本上的字确实歪歪扭扭,但很认真地记录着一些人和事。一位热心的邻居,从老家运来100公斤茄子和西红柿让她卖,并说先不用给钱,等卖完以后再说。还有帮助她免费申请注册“马巨”商标、推广传统手工技艺的好心人等等,密密麻麻记录了一大本。

宋玲也像妈妈一样心怀感恩。她特别感谢一个叫巢秀丽的阿姨,她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巢阿姨的帮扶。而能与巢秀丽认识,也是因为马巨的善举结下的善缘。多年前,马巨和巢秀丽都在疗养院疗养,马巨的房间离水房近,听到半夜水房有水声,发现是有人在洗衣服。原来巢秀丽的一只手受伤了,只能单手搓衣服,所以选在人少的时候洗。热心的马巨从此承包了巢秀丽所有洗衣服的活儿,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后来成了一辈子的朋友,现在马巨依然在照顾这个已经82岁的老姐姐。

41岁的贾凤善向马巨学刺绣和布艺有10年时间了。她说马巨对自己就像妈妈一样,知心又体贴,不论遇到什么糟心事,永远正能量,永远用善良回报每一个人。

虽然母女相依为命,但善良与感恩扩大了马巨娘俩的朋友圈。马巨说,困难的时候总有人在帮,她从不觉得自己命不好。宋玲说她在成长过程中,收获了太多感动,一辈子都无法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