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追梦再出发

——写在第20届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即将开幕之际
辽宁日报 2019年07月04日

由归国博士创建的大连芯冠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研发新产品。 姚剑峰 摄

历届中国海创周都吸引了众多海外学子参与。资料片

大连高新区新貌。 王永杰 摄

李益华 王亚军 本报记者 杨丽娟

核心提示

热情奔放的7月,滨城大连再次张开宽阔的臂膀,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学子“归巢”。

2019年7月5日,第20届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以下简称“中国海创周”)将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盛大启幕。

“南有广州留交会,北有大连海创周”。始创于大连,服务于全国,中国海创周历经二十载,已经成长为国家级面向海外优秀人才的重要引才引智平台。

站在中国海创周20岁的新起点,梳理中国海创周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海创周的未来,大连高新区和生态科技创新城管委会主要领导激情满怀:“大连高新区将以‘创想新时代,追梦再出发’的勇气和豪迈,不遗余力地办好中国海创周,使其在国家引才引智战略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搭建国家级引才引智平台

海纳英才,创业中国。

作为全国两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品牌活动之一,中国海创周是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国侨办、中科院、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辽宁省政府指导和支持,大连市政府和辽宁省科技厅承办,大连高新区管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的国家级引才引智平台。

回望中国海创周的成长轨迹,自诞生之日起,从蹒跚学步到阔步奋进,从立足本地到辐射全国,从面向欧美到走向全球,持续发力汇聚海外创新创业资源,无论形势怎样变化,中国海创周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的步伐始终不变;无论发展如何艰难,“人才回归、项目落地”的初心始终不改,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年一个台阶上,倾力构筑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桥梁,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归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2000年,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首届“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从容起步,在“21世纪的高科技与高科技人才”的主题下,展开怀抱欢迎海外学子。彼时,海创周的定位是“立足辽宁,辐射东北”,旨在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创业,助推辽宁、东北地区加快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振兴发展。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第二届海创周获得巨大成功:共吸引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海外学子与会,签订合同和意向书1700余项,其中签订合同552项。此后,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有关部委充分释放高端资源,积极指导和支持海创周发展,使服务海归创业的平台作用与日俱增。

2010年,海创周“十年磨一剑”,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引才引智平台,“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更名为“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成为全国各地引进海内外人才的共享平台和重要渠道;区域定位由“立足辽宁,辐射东北”放大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举办主题为“海纳英才·创业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走向成熟的中国海创周顺势而为,倾力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自2014年起,中国海创周紧贴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阶段性发展要求,准确把握发展规律,转型至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让专业的机构来做专业的活动。与此同时,先后建立6个海外工作联络站,与40个海外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将项目路演前置到大洋彼岸,将落地服务呈送至海外学子面前,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加速提升。

近年来,中国海创周“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紧密,揽才触角逐步延伸,战略效益日渐显现。今年,在中国海创周筹备阶段,就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开展了海外推介活动,提前宣传本届中国海创周,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新设立的东京工作联络站,将组织近百名留日学子和专家参会。

铺就海外学子报效祖国的星光大道

“对于海外学子来说,中国海创周无疑是报效祖国、成就人生的重要起点,其一流的海归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是广大海外学子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星光大道。”大连高新区和生态科技创新城管委会主要领导说,中国海创周20年一路走来,为一批批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海外学子搭建了绚丽的人生舞台。对于许多海归创业成功的学子来说,参加中国海创周那一刻,就意味着踏上成就人生的崭新起点。

2015年,在海外留学和工作多年的梁辉南、王荣华与高珺三位博士,带着研究掌握的成熟产业化技术,应邀参加中国海创周活动,参与第三代半导体项目论证。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看到大连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他们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

2016年3月,在大连高新区的帮助下,三位博士引入4300万元社会资本,成立了大连芯冠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4月,首批高质量6英寸650伏硅基氮化镓外延片产业化生产线在大连高新区建成投产;2019年2月,首批650伏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在国内率先通过可靠性测试,并正式投放市场。有权威专家认为,此举将使我国在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领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一跃成为国际领先。

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投资9000万元。按照规划,二期工程计划投资5.1亿元。预计2021年全部达产后,将年产8万片6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片及1亿颗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有力推动我国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研发与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位博士归国创业,仅是中国海创周丰硕成果中的一例。借助中国海创周这个平台,大连、辽宁乃至全国已引进大量的海外人才和海外高科技项目。一个个实现创业梦想的学子,正如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涌向浩瀚的海洋。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仅在大连高新区,目前就有近40家在孵企业具备成为“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的潜力,齐维科技、英特仿真、心医国际、芯冠科技、融科储能等企业成为行业翘楚,并牵头建设了大数据、工业仿真、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

历经多年的发展,中国海创周带来的一切,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届中国海创周,共吸引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余名留学人员、3900余位国外客商;与4.7万多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了合作洽谈,共签订8900余项合同;有4000余名海外学子通过中国海创周回国就职;有7000余名海外学子通过中国海创周回国创业,共创办企业4900余家;带动就业10万余人;吸引知名投资机构如深创投、红杉资本、松禾资本、顺为资本、真格基金、赛伯乐投资、信中利投资、中青创投、英飞尼迪基金等300余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厚植海外学子创新创业的沃土

“中国海创周已成为向海内外展示大连、传播大连、助力大连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历经20年沉淀与磨砺的海创周,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响亮的城市品牌。”大连高新区和生态科技创新城管委会主要领导介绍,作为海创周的承办地,多年来大连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政策,为海内外人才来大连创新创业营造有利环境、提供“筑梦空间”,已成为海外学子种植希望、成就梦想的肥沃土壤。

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和创业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同时,着力解决引才用才中遇到的新问题,努力使海外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围绕本地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大连市出台实施了《大连市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及22项配套实施细则,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渥的政策支持。

创新创业是大连高新区与生俱来的“基因”。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连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核心区,大连高新区历来高度重视“双创”工作。2000年,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落成,并承接了首届海外学子创业周,成为海外学子来大连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2012年诞生了东北首家民营孵化器——创业工坊。近年来,为进一步打造东北最优的“双创”生态环境,建立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孵化链条,即将启动集“投资+孵化+国际化”于一体的4.6万平方米跨境加速平台。高新区创业中心连续多年获评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4年跻身“互联网+科技孵化机构TOP100”前十名,2018年大连高新区成为辽宁唯一受国务院表彰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良好的政策体系,是聚引、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截至目前,大连高新区已制定出台“众创十二条”“金融八条”“科技十条”“海创工程”“科创工程”“高企奖励”“创投引导基金”“科技金融小镇”等相关政策,对在大连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人员给予资金、场地、金融、公寓等全方位支持。根植于大连高新区的“海创工程”,是大连市贯彻国家战略,进一步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才来大连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资金扶持、环境配套、平台服务3个方面优化创业环境,为海外学子到大连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自2009年首次启动申报,“海创工程”政策不断升级发力,为人才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9批累计入围海外学子科创项目183个。齐维科技、英特仿真、拓中科技、芯冠科技、秘阵科技、莫比嗨客、科万维医疗等重点企业均诞生于“海创工程”。目前,对于优质高精尖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资金、20万元启动资金、100平方米以内免费人才公寓等一系列支持,同时提供公司注册代办、财税、法律、人力资源等“一站式”配套服务,全方位帮助海外学子创业追梦。

汇聚全球资源助力区域“双创”发展

“本届海创周以‘创想追梦再出发’为主题,重点举行开幕式、项目路演、项目签约、人才招聘、高端论坛、2019‘创响中国’系列活动、20年回顾展、大连设计节、新闻成果发布会等九大类20余项活动。总体来说,呈现三个‘紧扣’、三个‘汇聚’、三个‘精准’的特点。”说起本届海创周,大连高新区和生态科技创新城管委会主要领导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据介绍,今年的中国海创周,将紧扣国家战略,把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东北三省考察时作出的“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等重要指示作为举办中国海创周的根本指南,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东北振兴等战略,体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紧扣地方发展,着眼助推大连“两先区”和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洁净能源、文化创意、海洋科技等产业方向,汇聚全球“双创”资源,服务本地“双创”生态。紧扣创新发展,结合中国海创周发展20周年,将推出“六个首次”重大举措:首次设置中国海创周20年回顾展、拍摄20年宣传片;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中国海创周发展宣言”和“战略合作伙伴名单”;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新材料产业孵化共同体;成立首支“中以半导体产业基金”和“大连百年煜华教育产业投资基金”;首次引进世界级机器人大赛;首次设置“服务秘书”。

今年的中国海创周,积极汇聚部委、省市资源,形成协同合力,最大限度吸引海外人才。国家有关部委、辽宁省和大连市,在具体指导、活动举办、经费支持,以及重要嘉宾、人才项目和投资机构邀请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协已共同将中国海创周海外季活动列入2019年海外“双创”活动周实施计划。汇聚全球“三创”资源,将邀请海内外500名留学人员、200个高科技项目,与国内外投资机构、全国众创空间和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内优质企业等2000余名代表对接洽谈。同时,引进美国、英国、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在智能科技、生命科学、清洁能源、IT技术等领域的“双创”资源。汇聚专业机构资源,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办会模式,充分整合专业机构资源,调动本地企业围绕工业仿真、互联网教育、工业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方向承办产业论坛,助力本地企业树立在该行业领军地位。

今年的中国海创周,将突出精准引才落地,通过国内巡回路演、海外线上路演、海外现场推介三项新举措,进一步延伸揽才触角,打通服务海外学子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为落地意向强、能快速产业化的重大优质项目配备“服务秘书”,提供从项目落地、生产到实现产业化等全链条服务,助力学子归国发挥才能。突出精准施策留才,在充分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还将出台第20届中国海创周专属政策,发出新时代大连推动“三创”中心建设的最强音。同时,全面压缩项目评审周期,对重大项目增设“一事一议”入围机制,确保项目快速落地。突出精准对接产业,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洁净能源、文化创意、智慧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方向精选200个项目,根据项目所属领域和发展阶段进行路演。同时,根据大连重点产业方向,举办产业论坛,提升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水准。

“今年的中国海创周,将成为自2014年转型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质量最优、影响最广的一届盛会,为中国海创周继往开来再出发奠定坚实基础。”大连高新区和生态科技创新城管委会主要领导自豪地说。

融入国家战略释放澎湃动力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创新驱动、东北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推进,中国海创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彰显出巨大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国内稳定的政治局势、安全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科技水平,特别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海外学子归国创业、施展才华、报效祖国、成就人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大连高新区和生态科技创新城管委会主要领导信心满满地说,未来的中国海创周,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聚焦国家战略,顺应时代要求,胸怀国际视野,继续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办会模式,努力在新时代创造新成就。

具体来说,一是努力将中国海创周打造成宣传贯彻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主动融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释放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大势中谋划发展,实现科技实业报国。二是努力将中国海创周打造成吸引海外人才的重要品牌。努力建设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的创业生态环境,牢记“海纳英才”初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实现合作共赢。三是努力将中国海创周打造成融通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平台。倾力推动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对接交融,使创新创业资源要素自由畅通流动,形成强大合力,营造集聚之势,带动全面创新。四是努力将中国海创周打造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通过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培育创新企业,催生创新集群,赋能区域经济,为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创想新时代,追梦再出发!面向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海创周这个圆梦舞台,一定会吸引更多追梦人,在挺进全球“双创”前沿高地的征程上,奏响更激昂的“双创”主旋律,汇聚更强劲的“双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