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归雁”不再“筑巢难”

辽宁日报 2019年07月03日

​刘大毅

最近,省内许多工会组织跟踪服务农民工时发现一个共性问题:一些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遭遇了“水土不服”。

这些农民工的创业领域集中在制造业,创业模式大多是与原来所在的大厂合作,从事相关分拆或配套服务,大厂管订单,自己进行来料加工。他们返乡主要是相中了家乡的人力和房租等成本优势,而成本恰是目前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制造业创业成败与否,人力、房租成本只是一方面,其他如返乡地与原材料供应地、销售地之间的物流成本不容小觑;农民工资金有限,家乡的金融服务一般不及城市,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极易功亏一篑。

新生代农民工敢作敢为,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但有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创业本领。许多人最初只是凭着一股“别人能行我也行”的劲头,创业规模小、水平低,如果产品销路有问题,只好关门大吉。

对农民工而言,必须正确看待自己的实力,选择熟悉的领域,不要为了赶时髦而盲目创业。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而言,要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的引导和风险教育,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政绩只注重创业前的邀请和引进,从而造成农民工无法承受的损失。

与外出务工相比,返乡创业对管理、经营、组织等综合能力和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大多数农民工所缺欠的。除鼓励农民工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外,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开办各类免费培训班,并贯穿创业始终,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意志力、领导力、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内在素质;通过进行经营管理、金融、税务和法规等综合培训,丰富他们的创业知识;通过加强创新、策划和协调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另外,电商、微商已成为大众创业的热门行业,目前我省农村广泛存在的传统技术培训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应增加电子商务、互联网、云数据应用、市场营销等新兴行业的培训,让培训与时俱进,服务农民创业发展。

从打工仔到老板,创业对农民工而言是一次跨越式发展。在创业大潮中抓住培训农民工、提升农民工素质的有利契机,“返乡归雁”才不会遭遇“筑巢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