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用上本地蛤苗

辽宁日报 2019年07月02日

本报记者  王荣琦

6月30日,在北黄海碧流河入海口的海边围堰池塘里,两艘作业船正从水底吸取、清洗“沙石”。记者乘船靠近一看,原来这些“沙石”是一枚枚长着斑马花纹的小蚬子。这是经过80多天养成、规格约1厘米的“斑马蛤”苗种。从5月中旬至10月初,工人每天12小时加班加点采捕“斑马蛤”苗种,随即运送至庄河海域进行底播。目前每天采捕约2亿枚,随着下一步新的采捕船投入生产,将在“十一”前完成500亿枚“斑马蛤”苗种的采捕和投苗。

为解决长期以来北黄海传统蛤仔养殖过程中严重依赖南方苗种、苗种成活率低、养殖效益不高等发展瓶颈问题,多年来,大连玉洋集团投入近1亿元科研经费,与大连海洋大学闫喜武教授的科研团队合作,从本地野生蛤仔种群中成功培育出菲律宾蛤仔新品种“斑马蛤”。这种蛤苗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生长快等优点,目前已实现苗种自主培育和生产,为支撑和稳定大连市杂色蛤产业、实现浅海底播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

“以前,庄河养殖户要到南方购买蛤仔苗,只能在每年四五月份进行投放,而且经过40多个小时的低温运输,蛤苗死亡率高、成活率低。而我们自主繁育的‘斑马蛤’投苗生产周期可以从5月持续到10月初,大概十五六个月就可从育苗长成成品蛤仔。”玉洋集团育苗基地负责人单宝富说。

多年来,由于忽视技术储备等原因,庄河蛤仔种苗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大连玉洋集团决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了庄河蛤仔种苗生产的重要突破。

“除了解决庄河蛤仔产业苗种数量问题,也保证了苗种的质量。苗种质量好,产业才能平稳,才有市场竞争力,这是庄河浅海底播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庄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宋立新说。

据了解,经过专业测评,“斑马蛤”亩产可稳定在3吨,是目前南方苗种亩产的3倍以上,苗种成活率由过去的10%提高至30%。今年3月27日,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相关专家对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新品系浮筏养殖进行了现场验收。

今年,玉洋集团将大面积推广养殖“斑马蛤2号”。目前,大连海洋大学玉洋研究院已与庄河市青堆渔民海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项合作将惠及该合作社40余户养殖户,逐步实现北黄海蛤仔养殖品种的全面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