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品中蕴藏地域文化密码

抚顺煤精雕刻艺术已传承七代

辽宁日报 2019年06月28日

程彬独创了活壳工艺的滚刀、大握推刀法等深雕技法。

国家高级雕刻技师程彬自小痴迷煤雕技艺。

一把刻刀、一根绣针、一支画笔,或是一把剪刀,都能创造出独特的工艺美术品。辽宁民间工艺美术品散发着浓郁的关东气息,展现着多彩的关东风情。它们不仅代表了手工艺者的精湛技艺,更彰显出辽宁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修养。

传承百年

辽宁特种资源丰富,抚顺煤精与本溪辽砚、鞍山岫玉、阜新玛瑙等共同被誉为辽宁文玩四宝。这“四宝”为辽宁所独有,以其历史悠久、质地优良、文化底蕴深厚享誉国内外。

在抚顺市望花区古城子路附近,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工艺品店云集于此。6月19日,记者行走其间看到,在这些店家的灯箱广告上,无不标有琥珀、煤精的字样。打探中,附近的居民道出其中答案,因为这里紧临着亚洲第一大人工露天矿坑——抚顺西露天矿。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抚顺西露天矿,不仅以煤质优良闻名于世,更重要的是盛产煤精、琥珀。由此孕育而生的煤精雕刻技艺也在此传承了百年。2008年,抚顺煤精雕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程彬,就住在这里的一栋普通居民楼内。虽已年近七旬,但矍铄的精神、挺拔的体态都透露出程彬曾经习武的精气神。在小屋的工作台前,程彬整理着近百把亲自打造的雕刻工具,正是这些工具让程彬不仅延续师承技艺,还在传承的基础上给煤精雕刻赋予了新的内涵,独创了活壳工艺的滚刀、大握推刀法等深雕技法,使作品更加立体,更加传神。

程彬,国家高级雕刻技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自小痴迷煤雕技术,上世纪7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抚顺煤雕大师王德禄,之后拜师开始学习煤精雕刻。40多年来,他共创作煤雕作品1000余件,并多次在工艺美术大赛中获得金奖。他的每件作品都展现了其深厚的雕刻技艺,作品的每一处细节都精巧细腻。记者在程彬的工作台上看到一件大型煤精雕刻作品《渔樵问答》,作品中的人物不仅面目表情生动,让人仿佛能听到他们在对话一般,就连渔夫背着的鱼篓上每一个竹条的行走轨迹都真实而立体。

说起煤精,20多岁就到西露天矿上班的程彬如数家珍,“抚顺煤精,无论从硬度到亮度都是煤精中的上品。煤精存在于沥青页岩中,呈孤立块状体或夹于煤层之间。”而中国煤精工艺史上最早的记录发现于沈阳。据考证,在7000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中便发现有煤精饰品。煤精又称煤玉,生成于距今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煤精质地坚韧、结构细腻、黑褐色、蜡状光泽,硬度在3度至3.6度左右,是抚顺特有的天然资源,是雕刻工艺品和首饰的上等材料。”煤精雕刻的滥觞可追溯到20世纪初,赵昆生、赵景霖兄弟不断探索,创造性地发展出煤精雕刻这门独特的工艺。在他们的口传身授下,抚顺煤精雕刻艺术传承至今,已历七代。

多到数不完

“大自然给了我们辽宁得天独厚的资源。”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石洪祥说,“正是这些丰富的天然资源,成就了诸多门类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的优秀作品,给辽宁民间的手工艺者创造了很大的机遇。”在石洪祥看来,一把刻刀、一根绣针、一支画笔,或是一把剪刀,就能创造民间工艺的美。这种美,在于它的地方特色和乡土味,就地取材,价廉物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体现的不仅是工艺美术创作,还体现了辽宁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修养。

岫岩满族自治县的玉雕、阜新的玛瑙雕,还有大连的核雕、岫岩和锦州的满族民间刺绣、沈阳的建筑彩绘传统地仗彩画、本溪的松花石砚制作技艺,锦州、庄河等多个地区的剪纸,以及凤城满族荷包、盖州的风筝、营口的木浮雕工艺、朝阳的红土泥塑、铁岭的指画艺术、盘锦的小亮沟苇编、兴城的民间绣活、大连的贝雕等,辽宁民间工艺美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掰着手指也数不完。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的胡魁章制笔工艺工作室内,张国茹、李世美两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天有条不紊地完成苘麻衬垫古法手工制笔的工序,这也是国内完整保存的宋法苘胎,今日尚能量产的北派狼毫毛笔制作技艺。狼毫,是指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毛笔,优质狼毫被称为“元尾”,以东北地区出品的“关东辽毫”品质最佳。1823年,浙江人胡魁章在家乡湖州开设了一家笔庄。道光末年,开始供奉朝廷。正是因为发现了北方的黄鼠狼尾毛更适宜制作狼毫笔,1854年,胡魁章在沈阳的四平街(今中街)开办分号,并融合沈阳当地李湛章笔庄等多家笔庄的技术,保持了北派毛笔的特色。运用苘麻衬垫技艺制出的笔储墨能力强、吐墨均匀、极富弹性。如今,胡魁章笔庄每年仍量产销售3000多支手工毛笔。

庄河剪纸是在辽东半岛南端庄河市一带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据考证,这种艺术形式明清时期已在当地流行,至清末民初达到兴盛。庄河剪纸题材广泛,构思别致,采用当地流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多种与民俗生活结合紧密的丰富样式。庄河剪纸古色古香,夸张生动,黑白关系和繁简处理十分讲究,剪刻技巧和刀味剪纸技艺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庄河剪纸既体现出传统民间文化的共性,又显示出独特的地域风格,保持了相对完整的传统韵味,具有重要的民俗学和民间美术研究价值。但目前庄河剪纸技艺后继乏人,仅有的20余位善剪者都已七八十岁的高龄。

注重再创造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技艺传承则是非遗保护的核心。由于一些传统民俗及民间工艺逐渐淡出现代社会生活,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空间不断缩小,后继乏人。程彬的徒弟周炜和杨冬晓说自己非常幸运,师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艺都无私地传授给了他们。

“但是煤精雕刻相对来说是比较艰苦的学派,雕刻出成绩很慢,刻刀运用的技术,没有四五年的苦功是掌握不了的。就跟练书法一样,手腕的功力如果达不到的话,走出的刀痕即使学了技法也是表现不出来的。因为技法是技法,功力是功力,是两回事,需要刻苦、枯燥地去磨炼,才能把它实现。”程彬的弟子们道出的是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共性问题。胡魁章古法制笔的90后传承人盛启泽也赞同这一观点,制作毛笔的学习过程同样是需要面临枯燥乏味的阶段,才能达到工艺的精湛。

“辽宁的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都蕊意识到,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与创造的力量,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都蕊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家对文化的重视,更意味着人类的进步。

自然资源枯竭,也是传承者面临的问题。对此程彬说:“我们西露天矿的回采队,已经把现有的煤精资源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并妥善地保管起来。但是我们仍然要考虑如何把古老的技法保留下来,把手艺传承下去,百年煤雕技艺不能在我们手上断了。”程彬说,他考虑到以后转型的问题,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不仅可以雕煤精,还应当研究别的玉石门类,将雕刻技法发扬光大。”

都蕊说:“如果不及时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挖掘再创造,研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创新产品,使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保有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其商业价值,那就可能发生文化遗产被束之高阁、曲高而和寡、技艺无以为继的现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不但要传承,还要努力使其发扬光大。”作为一个文化大省,辽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应当做更大的努力。都蕊表示,只有不断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传承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使辽宁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大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工艺美术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让人们认识历史,更能够让人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以便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它是良好的根基与土壤。

延伸

YAN

SHEN

两个着力点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都蕊认为,在传承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辽宁需从两个方面着力。

首先,借鉴市场上比较成功的文创产品创意思路,建立市场意识,符合当代审美,并为产品赋予吉祥的寓意,这样研发出的以传统文化符号为载体,并符合新一代年轻人审美需求、功能需求、个性化需求的工艺美术产品,既可以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艺美术技艺的载体,也可以个性化、创意性地表达激发年轻人的兴趣,一定会受到年轻人追捧。

此外,有意识地培养传承人才也是重中之重。都蕊介绍说,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1983年创办工艺品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艺美术人才,以此为基础,从2012年起,学校陆续举办了两届工艺美术大师班、9期工艺美术大师能力证书培训班,并承担了组织评选推送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多年来,该校共培训了300多名来自行业、企业的相关学员,还聘请了国家级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玛瑙雕刻大师杨克全和曹志涛,贝雕大师金阿山,纸贴画艺术家刘书琴,金属工艺大师石洪祥,陶艺大师陈仲琛,满族刺绣传承人夏丽云等进行授课,对于工艺美术非遗技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辽宁历史文化

词条

74

抚顺煤精

煤精又称煤玉,生成于距今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国煤精工艺史上的最早记录发现于沈阳。7000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中便发现有煤精饰品。抚顺是世界上煤精的重要产区。抚顺煤精,质地坚韧、结构细腻,是雕刻工艺品和首饰的上等材料。与本溪辽砚、鞍山岫玉、阜新玛瑙并称辽宁文玩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