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体制 引来八方客

辽宁日报 2019年06月28日

(上接第一版)

为让各项政策落地生根,我省不断夯实营商环境法治基础。

《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之后,相继出台《辽宁省社会组织管理条例》《辽宁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条例》等。今年又启动《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工作,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体系。

为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我省围绕“放管服”改革出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案和举措。

——取消调整省级行政职权521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减至32项,全面实行“32证合一”。

——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建立执法人员与检查对象“双向互盲”抽查机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全覆盖。

——376项证照实现即办即给,484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

“今年要重点加强监督制度建设”,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周轶赢说,要健全投诉举报和查处机制,在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辽宁,正在以“时时好、处处好、事事好、人人好”为最新任务,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不停竞逐。

以“最难”为靶

如果说营商环境的优化带给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以此为抓手,进行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变革,则为辽宁振兴之路打下更为牢固的基石。

去年夏天,一场涉及省市县三级的党群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让全省广大干部职工受到了深刻的触动。

开发区、园区基本实现扁平化管理、公司化运作,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数量大大压减,经营性事业单位全部转企,“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等问题逐一解决。改革,厘清了政事职责,优化了资源配置,令全省广大干部职工面貌焕然一新。

经济不活、开放不振,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感之愈深,行之愈切。

大刀阔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25处,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4万吨,制定了发展工业八大门类的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竞争力不强、历史遗留问题多怎么办?我省制定三年攻坚计划咬紧牙关步步为营。一批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扭亏为盈,国企战略性重组取得积极成效,去年全省地方重点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7%、40.4%。

民营经济小散弱,亟须强筋壮骨。我省出台“民营企业23条”,建立了“五个一”的管理模式,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一大批市场主体实现“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县乡财政能力弱、发展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区域协调发展。我省创造性地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扩大乡镇财政自主权,实施县乡“分灶吃饭”等一系列举措,去年全省乡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4%。

改革,清除了一个又一个顽瘴痼疾,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铁痕石印”。

以“最热”为盼

一天,200多亿元!

今年4月13日,在沈抚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上,20个投资(框架)协议集中签署,来自国内外400余家企业、商协会的600余名嘉宾,将目光投向沈抚新区。

东北能源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顾寿君说:“真切感受到新区开放合作的态度和诚意,坚定了我在新区投资兴业的决心和信心。”

眼下,一批巨额投资项目争相扎根新区,49个重点项目正集中开工。

何止沈抚新区!去年以来,多家世界知名企业投资辽宁的大动作,在国内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敞开胸怀、锐意改革的辽宁,不断向外界释放着强大的吸引力。

省商务厅公布数据:今年1月至4月,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447.9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实际到位内资1368.9亿元,同比增长16.8%;注册资本项下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同比增长30.5%。

热土之上,改革清障,“双创”潮涌。

有数据为证:今年1月至5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30万户,同比增长14.2%。实有企业突破95万户。

“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唯有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才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支撑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东北振兴研究院营商环境课题组组长刘钊表示。

转变,撑起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格局,浴火重生的老工业基地,“投资热土”的名片愈擦愈亮,处处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机遇。而今,辽宁正张开双臂,迎八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