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并称“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
第一部广播评书、第一部电视评书出自辽宁;鞍山评书、本溪评书、营口评书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世纪50年代以来,辽宁涌现出众多评书名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意。辽宁老百姓,自古就爱听故事、讲故事,正是这样的土壤成就了北方评书的深厚根基。
辽宁人爱故事
醒木一拍,白折扇一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开始侃侃而谈。这就是“千军万马我自己,一人一台大戏”的评书。近些年来,虽然电视评书已经淡出大众视线,但互联网为这门艺术开拓了新天地。在各类音频APP里,不少评书专辑都有高达数十亿的收听量。
在网络电台“蜻蜓FM”搜索“评书”二字,显示有超过1000个专辑,截至6月3日,单田芳的《乱世枭雄》以47.8亿的播放量占据榜首,袁阔成的《三国演义》以24.1亿的播放量排在第二位。此外,在“喜马拉雅”等多个音频APP中,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的评书专辑都有着超高的播放量,这四位当代评书大家都成名于辽宁。
第一部广播评书、第一部电视评书出自辽宁;鞍山评书、本溪评书、营口评书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辽宁出现了众多评书名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意。辽宁老百姓自古就爱听故事、讲故事,正是这样的土壤成就了北方评书的深厚根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崔凯说。
从辽金说起
辽宁评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
崔凯说,辽代有“俗讲”这一口头文学形式,是现代评书的前身。满族兴起时,辽宁地区的“说部”非常普遍。“说部”,也就是说书。“说部”以说满族的英雄人物故事和满族历史为主。在部落里当头领,首先得会“说部”,那时有句话叫:“老人不说部,后代都糊涂。”
清光绪年间著名文人缪东霖所写的《陪京杂述》一书是记述辽宁评书最早的文献。书中写道:“说书人分四等,最上者为子弟书,次平词,次漫西城调,又其次为大鼓梅花调……”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清代石碑拓片《老君堂江湖行祖师碑》,首行亦刻有“评词、变彩、八角鼓、大鼓书、弦子书”五种艺术形式的名称,拓片上印有“光绪四年”字样。
评书所讲的内容十分广泛,书目浩瀚,多达300余种。题材涉猎众多:有大部头的袍带类,书中主要人物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如《精忠说岳》《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短打书专讲江湖义士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是武侠类评书,如《白眉大侠》《水浒传》《三侠五义》等;《西游记》《济公传》《聊斋》等则属于玄怪类评书。
说书人说书时,会把人的情感、想法,都夸张地加进去,将生活中的忠奸、善恶、智愚表现到极致。选择题材时,多注重传奇人物,将故事玄妙化,神奇化,突出悲欢离合,吸引听众产生共鸣。那些凸显爱国主义、弘扬正义、惩恶扬善的故事尤其受到听众的喜爱与追捧。崔凯说:“今天回头再看那些广受好评的作品,都是讲民族故事、民族力量、民族精神的,特别是在辽宁,从俗讲、说部、古曲再到评书,一直延续和传承着这样一种传统。”
开风气之先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成立专业曲艺团体,民间艺人成为文艺工作者。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提倡说新唱新的背景下,辽宁的曲艺工作者把小说改编成评书来表演,掀起一股说新书的热潮。《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些改编自小说的现代评书都是从辽宁兴起,之后传遍全国的。
为什么辽宁评书会开风气之先?为什么鞍山评书、本溪评书、营口评书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辽宁,评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崔凯给出了答案:
近百年来,辽宁具有较高的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程度,这是评书艺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到茶社听评书,是沈阳、鞍山、本溪等地的产业工人闲暇时最主要的文化生活。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因为辽宁有大量的评书受众,所以不少评书表演者落户到辽宁。”崔凯说,“我通过调研发现,全国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都到辽宁表演过。”
随着收音机的普及,评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根据鞍山广播电台的一份档案记载,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在全国100家电台播出,同时播出的电台有60家。从1955年至今,鞍山广播电台录制的评书达1万多集。
1985年,辽宁电视台开创了电视评书的形式。田连元以一部长篇评书《杨家将》登上电视荧屏,开创了电视评书的先河。从此,评书进入听觉、视觉共享的新时代。此后,中央及地方电视台都相继开办电视评书栏目。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王刚在辽宁广播电台播讲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一时间风靡全国。王刚在改编书稿的过程中,便运用了评书的结构。
融入新媒体
“曲艺是生长在民间的艺术,具有最接地气的生态,什么媒介和民众接触得最紧密,我们就应该利用什么媒介去传播。”沈阳曲艺团业务团长穆凯一直在研究评书的发展趋势,他认为:“从茶馆、剧场、电台、电视,到互联网平台,评书一直在紧跟时代的脚步。”
2018年,沈阳市曲艺家协会在玖伍书城举办了为期近一年的评书展演活动。几十场现代、传统评书的表演,吸引了很多小听众。穆凯说:“评书市场在不断升温,除了音频APP热播外,不少直播平台也有很多表演者表演评书,最多的有几万粉丝,上千人同时在线观看。”
值得期待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评书这一传统艺术,崔凯正在策划一部以沈阳历史为题材的新作品,由曲艺作家郝赫、耿柳任编剧,田连元的两位弟子穆凯和刚子表演。
延伸
YAN
SHEN
网红评书
截至6月3日,“蜻蜓FM”评书专辑榜单前十名
排名
一、单田芳
二、袁阔成
三、单田芳
四、单田芳
五、单田芳
六、单田芳
七、单田芳
八、单田芳
九、单田芳
十、单田芳
专辑
乱世枭雄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童林传
小五义
龙虎风云会
隋唐演义
三侠五义
薛家将
大明演义
播放量
47.8亿
24.1亿
19.3亿
17.2亿
16.3亿
14.7亿
11.3亿
9.4亿
8.7亿
7.6亿
四大家
曲艺界一直将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并称为“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曲艺作家郝赫为我们介绍了四位艺术家的表演特色与成就。
袁阔成:用声音滋养一个时代的巨匠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营口市曲艺团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堪称当今评书领域的泰斗。
袁阔成1929年出生于天津,出身评书世家。他打破了评书只是演说历史故事的套路,表演了大量现代题材的作品。
袁阔成塑造的人物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他也是评书艺术改革的带头人,首先撤掉书桌,使评书变为讲究气、音、字、节、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艺术。
刘兰芳:独具特色的女评书艺术家
刘兰芳1944年生于辽阳市,16岁加入鞍山市曲艺团。
1979年她与丈夫王印权合作整理编写的评书《岳飞传》,在鞍山电台首播后,引起强烈反响。之后在全国百余家电台广播,出现“万人空巷听岳飞”的现象。因为她早年习唱大鼓书,嗓音受到良好的训练,因而在评书说演上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
田连元:开创评书新天地
田连元1941年出生于长春,成长于天津,成名于辽宁,开创了评书的新时代。
1964年,23岁的田连元任本溪说唱团团长。1985年,他录制的长篇评书《杨家将》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之后,中央电视台开设电视评书栏目,田连元又录制了《水浒传》,一天总共播放9次,广受欢迎。
田连元既能写,又能演。在人物塑造上,他的表演从无奇特的夸张,又绝非千人一面。在语言上,他打破传统评书的表现模式,加强了语言的文学性及时代感。人们评价田连元是新派说书家,把他的表演称作是“立体小说”。
单田芳:矢志不渝的坚守者
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营口市,母亲王香桂是当时说西河大鼓的顶尖人物。
家庭的熏陶,加上天资聪颖,年仅22岁的单田芳在鞍山市曲艺团迅速走红。据说,单田芳说书的茶馆常被书迷们挤得水泄不通。
单田芳的评书,雅俗共赏,有滋有味。一副略带沙哑的嗓子,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把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的语言表现得个性鲜明,只要偶尔听到一段,那情节,那韵味,立刻就能让人融入其中。
单田芳说书,语言既干净利落,又有骨有肉,尤其说长篇大书,语言丰富,文白相兼,生动形象。凡是听过单田芳说书的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吐字千斤、老练苍劲,浅若浮萍,深如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