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岗子村蓝丝带志愿服务队为村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祝寿。 陈利颖 摄
曹颖华 本报记者 杨丽娟
核心
提示
初夏时节,走进大连市甘井子区,党员的身影随处可见:有的奔波在项目工地为企业送服务,有的穿梭于大街小巷为群众解难题,还有的登门入户开展志愿服务……一件件基层党建工作实事,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觉得方便、暖心,也展示了甘井子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果。
今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大连市“1+9”系列文件精神,甘井子区以实施区域融合工程、动力轴心工程、凝聚力工程、固本强基工程为重点,持续深化“一核三级六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城市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更趋完善、党建引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加突出,为现代化新城区建设增添了“红色动力”。
建强建优基层党建“动力主轴”
中华路街道润洋社区华润凯旋门一期后身柏油路面破损严重,因产权单位未将该道路交付市政,成了弃管路。街道沟通协调市政部门,对破损路面进行了修复,使车辆和行人能够顺畅地通行。
这条柏油路顺利修复,是甘井子区发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作用、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实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矛盾与问题,街道社区原有的管理方式、资源力量显得力不从心。甘井子区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建强建优基层党建的“动力主轴”。
统一建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面向区域内所有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开展服务。
赋予街道党工委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求意见权、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借鉴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构建“吹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
切实为社区党组织减负增效。建立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制定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清单”,推行受理、办结“一体化”“一站式”服务模式,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赋权改变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椒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传建说,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为动力轴心,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共同联合体,强化了街道社区党组织“龙头”带动作用、“堡垒”聚合功能,有力提升引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根基。
做大做活基层党建“朋友圈”
泉水街道党建联合体21个单位中有一半集中提出年轻人交友圈单一、交友难、婚恋难等问题,街道协同联合体单位举办相亲大会,吸引100多名单身男女青年参加,促成10对嘉宾牵手,受到辖区青年的称赞和联合体成员单位的肯定。
由大连湾街道率先创办的党建联合体,至今已在甘井子区全面推开,全区700余家机关单位、驻区部队、学校、行业龙头企业、有影响力的两新组织、物业服务企业成为联合体成员单位。联合体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季度向党员群众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党建联合体单位共驻共建共享“三单制”,年初街道社区与驻区企事业单位互相提供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对照清单双向联系、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统筹解决各类民生需求。
甘井子区还加快红色物业建设,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的“三方联动”工作模式,每月召开一次三方碰头会,对小区服务管理重大事项会商解决;每半年组织居民代表对物业企业进行服务质量评议,推进住宅小区共建共治和业主自治。
不断扩大的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日渐活跃,今年全区党建联合体成员单位共上报1200余项需求、资源和项目清单。上半年,累计服务群众2.6万人次、解决各类问题5000余个,42家联合体单位党组织、28名党员和15名党务工作者被纳入区委“一先两优”系列评比表彰名单。全区物业服务企业中已成立党组织52个,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比率达80%。
集结壮大基层党建“先锋队”
6月25日清早,甘井子街道站前社区“爱尚美丽”义务理发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周爱丽和服务队成员一道带着理发工具来到福利院为老人理发。从2017年8月志愿服务队成立至今,已注册志愿者180余人,每月抽出一天时间为部队官兵、残疾人、环卫工人、福利院老人、辖区居民义务理发,成为服务队雷打不动的活动内容。
满足居民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出发点,甘井子区实施凝聚力工程,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统筹各方力量,打造一支支基层党建“先锋队”,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汇聚居民自治合力。运用民主议事六步法、民情恳谈会、说事吧等形式,让群众自己协商解决社区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物业弃管小区建立楼院党支部领导、自管会自治、党员当先锋、居民全参与的社区自治模式。
搭建网格治理平台。全区划分一级网格14个,二级网格189个,三级网格2850个,网格员8000余名。实行“全息式”工作法,网格员对网格内的环境、治安、民情等方面信息进行全方位收集,由街道网格管理中心统一处理解决。
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全区登记的社会组织有820个,社区社会组织1800余个,“绿马甲”志愿服务、“心连心”驿站、“爱尚美丽”义剪等有影响力的公益性组织300余个,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凝聚党员力量。依托党员志愿服务超市、好帮手、榜样系统计划等党建服务品牌,鼓励广大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参与扶贫帮困、助老救残、环境美化等志愿服务。推行党员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度,形成对党员的正向激励机制。
大投入夯实基层党建“家底”
每到傍晚时分,家住红旗街道岔鞍村顺林街小区的居民三三两两结伴,来到小区东南侧的岔鞍党群服务广场,老年人跳舞,年轻人打球,小孩子嬉戏……广场上呈现了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这座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广场,是目前大连市最大的集政策宣传、党群教育、便民服务、科学普及、休闲健身、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户外红色党建平台。居民在这里既可以活动,又能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先进人物事迹、接受教育培训等。
基层党建提质升级,离不开基础保障,甘井子区通过阵地、重点项目、社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经费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家底”。
构建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每年新建改建一批枢纽型、开放式精品党群阵地,形成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骨干,红色驿站、红色物业、楼院党支部工作室为延伸,党建广场、党建主题公园为补充的党群阵地体系。全区拥有各类党群阵地296处,党员群众在1公里半径内都能找到活动服务场所。开发建设甘井子区智慧党建系统,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抓好党建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确定16个区级重点党建项目,建立区委常委包保制度,实行“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加大党建品牌选树,对28个具有推广和复制意义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介。
加强社区(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把人员入口关,4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干部占比达75%。建立社区工作者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实施“红色头雁”工程,提高社区(村)党组织带头人综合能力素质。
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区财政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向基层和一线倾斜。今年,启动社区薪酬体系改革,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943万元。2017年和2018年,拨付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800余万元。连续两年设立500万元党建大项目专项资金,推动6个区级重点党建项目建设。
党旗飘扬,映红城区。如今的甘井子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不断迸发,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为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