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牵手实现互惠共赢

——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建设发展侧记
辽宁日报 2019年06月27日

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正在进行扩大悬浮磁化焙烧中试系统矿物质磁选分离技术作业。 冯建波 摄

赵  越 冯建波 本报记者 张  辉

去年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针对人才总量小、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现有人才不足以支撑振兴发展需要的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着力把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人才、项目、成果引入朝阳,引领和拉动朝阳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活动开展一年多便取得可喜成果。

位于朝阳县柳城经济开发区的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就是“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的优秀代表,也是该县乃至全市校企合作的典范,为朝阳发展动能转换、产业提档升级增添了动力、注入了活力。

朝阳市铁矿资源丰富,却长期受困于技术无法突破,只能利用优质磁铁矿资源生产高炉用普通铁精粉,大量的复杂难选铁矿资源无法得到工业化开发利用,企业产出效益不高。

为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朝阳市主要领导多次赴东北大学洽谈协商,推动东北大学与朝阳在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朝阳县及时跟进,依托朝阳天马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合作,投资1亿元,组建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围绕“技术研发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培养”这个合作目标,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助力原则,整合三方资源,促进深度融合。

朝阳县主要领导现场调研并大力推动,带领土地、环保、营商、财政、电力等部门现场为其解决资金、用地、审批、用电等方面问题,县直各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为其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在强力推动下,天马集团和东北大学又联合组建辽宁东大矿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资金股和技术股的入股模式成立了董事会,天马集团负责研究院日常管理,研究院重大事项由董事会集体研究决定,研究院研发的成果归东大矿冶公司所有,推广、转化由公司负责,极大调动了合作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为激励“2011计划”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铁矿绿色开发与利用方向团队的研发热情和积极性,东大矿冶研究院特聘东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105人的专家团队,重点研究复杂难选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技术。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和中试,目前该项成果已先后在鞍钢、酒钢、海南铁矿等企业,以及摩洛哥、塞拉利昂、赞比亚等国家进行试验、转化。目前,该团队已研发出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技术、新型陶瓷球搅拌磨技术、新型浮选药剂研发技术、硫酸钙晶须生产技术、深度还原短流程熔炼技术、高效分选中试系统、高压辊磨干法制粉系统等7项技术成果,获得发明专利近百项。目前,研究院已进入盈利阶段,今年3月份向辽宁三和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转化悬浮磁化焙烧科技成果1项,合同金额达1200万元;海矿集团及中钢集团阿尔及利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正在洽谈中。辽宁东大矿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预计3年可实现产值4亿元至5亿元,税收5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2000人。

在“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的政策带动下,东大矿冶研究院着力成果转化,逐步走向市场,将科研成果广泛推广应用到省内、国内以及国外钢铁企业,均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它的成功运行是政府、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典型代表,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补齐了企业人才匮乏的短板,为贫困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同时,适应了大学和企业各自的需求,服务地方发展,实现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