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成面成规模承接京津冀等地产业转移

朝阳县今年已签47亿元“飞地项目”

辽宁日报 2019年06月27日

辽宁华锆新材料有限公司员工在整理发往德国的产品。 仇一军 摄

本报讯 今年初以来,朝阳县以不断挖掘增收潜力为目标,以京津冀产业转移、大连对口支援、江苏对口合作为契机,以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产业合作、共同建设“飞地园区”为主线,结合自身产业定位,“成片成面成规模”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悉,截至5月末,该县已落地开工“飞地项目”12个,总投资7.81亿元,预计实现税收7849万元;新签约“飞地项目”5个,总投资47.31亿元,预计实现税收25150万元。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加大“飞地经济”项目招商引资力度。1月份,县委、县政府召开“飞地经济”工作大会,安排部署全体副县级以上领导带队亲赴京津冀招商,县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场)街道“一把手”亲自挂帅,紧盯北京首都功能疏解工业企业外迁这一讯息,抱着招不到商不还乡的决心,轮流常驻京津冀地区。

强化管理,科学统一规划,分门别类承接项目落地。为更好地承接“飞地项目”,该县在将柳城经济开发区作为项目“飞入地”基础上,新规划出5.94平方公里面积设定为“飞地经济”专属园区,分为3个组团,其中A组团装备制造(精密铸造及机加)占地1.05平方公里, B组团有色金属(建筑新材料)占地2.75平方公里,C组团高新技术及农产品加工占地2.14平方公里。“飞地经济”专属园区按4个产业分成4个区域,主导产业分别为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精密铸造机加、建材模具。“飞地经济”专属园区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把功能、类别一致的项目统一落户。目前,“飞地经济”专属园区已有落地项目9个。

优化服务,动态跟踪,促进项目落地生根。为加强对“飞地经济”项目的管理,促进“飞地经济”工作深入有序开展,确保落地项目尽早投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该县对“飞地经济”项目实施动态管理、“保姆式”服务。一是要求各引资乡镇积极推动签约项目落地,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倒排工期、紧扣节点,并明确专人担当“项目保姆”,负责签约过程佐证材料收集整理、签约协议规范、帮助企业选址、办理证件等手续,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要素制约难题等。二是要求各引资乡镇和落地园区积极推动落地项目投产。由引资乡镇与落地园区协商,确定1至2人担当“项目保姆”,负责落地项目相关要件收集整理,全程跟踪,入企问难,为项目提供指导和服务,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确保项目尽快建成达效。三是对“飞地经济”项目要每半个月统一上报一次,如有项目变动,随时更新。具体跟踪每一个项目,协调、沟通、上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致力于签约项目尽早落地、落地项目尽快投产达产。

冯建波 本报记者 张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