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苦汗水浇灌“甜蜜事业”

——访省畜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大利
辽宁日报 2019年06月17日

本报记者 李 越

开蜂箱、查巢脾、看蜂群……这是辽宁省畜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正高级畜牧师张大利的工作剪影。

“蜜蜂的饲养、繁育、科研工作任务重,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我都要先考虑到,这样才能科学指导蜂农,让小蜜蜂产业得到大发展。”张大利说。

兴城市觉华岛,绿植茂盛,蜜源丰富,辽宁省畜牧业发展中心种蜂场坐落于此。张大利毕业就在这里工作,转眼28年。为国家保存中华蜜蜂遗传资源、繁育西蜂良种,承担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这里的一切都与蜜蜂相关。

中蜂囊状幼虫病,曾困扰我国中蜂养殖多年,蜂群一旦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全场蜂群死亡。张大利和他的团队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研制出中蜂囊状幼虫病卵黄抗体,从源头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还研制了“续接三层仿生中蜂蜂箱”“蜜蜂饲喂盒”“新型早春授粉专用蜂箱”等实用新型蜂机具,降低了蜜蜂感染疾病的概率,让生产的蜂蜜更成熟优质。

研究成果,最终落脚点在“富民兴业”。

“只有让蜂农‘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学得会’”。多年来,张大利带领团队在国家蜂产业体系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西蜂饲养集中的葫芦岛、朝阳等地建立了10个蜜蜂规模化饲养示范基地、3个蜜蜂授粉示范基地,每年开展蜜蜂授粉示范;在丹东、本溪、抚顺建立了十余个中蜂保种和示范基地,实现了中蜂保种和利用的有机结合。

到目前,张大利共推广中华蜜蜂活框养殖、高效养殖等技术十余项,帮助蜂农增加收入亿元以上,全省蜜蜂数量由20多万群发展到40万群。

最近,张大利又承担了一项新任务。“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驻阜新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找到我,想寻求蜂产业与扶贫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蜂产品加工、销售正好是突破口。”张大利说,今后将在助农养蜂的同时,多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延伸蜂产业价值链。

“这辈子与蜜蜂有缘,守护甜蜜的事业,我将一直干下去。”张大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