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制度引发连锁反应

辽宁日报 2019年06月10日

(上接第一版)

精品农业和旅游业“强”起来。刘二堡镇围绕全镇1000多公顷设施农业做文章,发展有机蔬菜、草莓种植,同时发展旅游业,富民强镇。借助前杜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美丽乡村的优势,围绕草莓特色产业推动旅游业发展。目前,前杜村每天接待游客3000至5000人次,节假日最多时达到每天2万人次。每年仅旅游收入一项就超过1000万元。

“培植好税源,不留下死角。还要看得紧,搂得住,做到‘地垄沟里捡豆子’。”李勇说,这是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的关键。

优化营商环境引来大项目

项目建设从哪里来?来自优质营商环境。

“非常满意!从去年7月份开始立项到今年3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相关手续都有人帮着办,审批时限很短!”提到当地的营商环境,辽宁鸿达电碳有限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常玉红赞不绝口。

鸿达电碳是一家专门生产高功率石墨电极的企业,位于刘二堡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8.7亿元,建设期为15个月,项目建成后年产石墨电极5万吨,利润可达2亿元。“我们在项目施工建设中,遇到了辽阳石化405延长米的地下天然气管道设施,经镇里和市县领导沟通协调,辽阳石化同意近期在设备检修时进行管道迁移,这可帮助我们解决了施工上的大难题,保证了我们的项目施工进度。”常玉红高兴地说。

“企业这边有什么问题,政府那边就想办法帮你办、帮你解决。”辽宁新澎辉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许峰说,“辽阳市开展‘五包五促’‘千名干部包千企’活动后,我们企业现在都与市县镇领导建立了‘单线联系’,企业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打一个电话,领导立即来解决,方便得很。”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迫切需要把营商环境建设得更好。”李勇说,“招商引资实际上拼的就是投资环境,环境好了,项目就来了。”

在硬环境上,刘二堡镇规划12.33平方公里土地建设工业园区,实现“七通一平”,开始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和“块状经济”,并盘活了134公顷建设用地,变闲置资源和土地存量为经济增量。软环境上,全力做好项目建设“服务秘书”,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全镇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实现招商引资30亿元以上。目前,已引进蓉峻实业等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并且全部开工,完成投资7亿元。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给刘二堡镇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李勇说,改革后乡镇拥有财政自主支配权,能放开手脚进行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可以加大民生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经济壮大起来后还能保证定期偿还陈年债务,新官理旧账。更重要的是,乡镇干部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找项目、谋发展,为企业服务主动性更强了。全镇制鞋、塑胶和木器加工小企业也开始向集群化方向发展。过去散兵游勇式的800多家制鞋企业如今抱团闯市场,不再局限过去的来料来样加工,而是在补强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培育自己的品牌。2018年,全镇制鞋业实现产值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