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治理 形成和谐氛围

小小村规民约让村风民风大变样

辽宁日报 2019年06月05日

马家沟村征求村民对村规民约的意见。

马家沟村村干部为村民讲解村规民约。

马家沟村村民签订村规民约。

本报记者 关艳玲

提要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

今年3月,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村、社区普遍制定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全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是怎样订立的?给乡村和社区带来了哪些变化?纸上的条文,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村民、居民的行为准则?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自从村里制定实施了‘马家沟村村规民约’,‘拱地头’‘小开荒’这样的事没了,矛盾纠纷少了,村里更和谐了,工作也好干了。”5月24日,在朝阳北票市宝国老镇马家沟村,村党支部书记王立民向记者讲述着村规民约带给村里的变化。以往,村民之间经常因为地头地脑的事闹矛盾,村干部要用很多精力调解矛盾。

马家沟村从实施村规民约以来,移风易俗取得了良好效果,全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村里乱堆乱放、乱倒垃圾、打架斗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明显减少,村屯环境更加整洁优美。在美丽乡村改造中,出工出力、挪栅栏、整理院落……村民们全力配合,全村呈现出更加和谐幸福的新农村面貌。

占地2.6公顷的主题党建公园、6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光伏发电文化长廊、包含声光电元素的村史馆……这个只有310户800多口人的小村庄亮点不少。“此前,这个村是镇上有名的‘上访村’,矛盾纠纷多,村民意见大。如今,很多项目愿意落户马家沟,镇上举办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也愿意选择在马家沟办,不是因为它区位优势好,而是这个村的村风民风好。”宝国老镇副镇长李忠环告诉记者,之所以产生这些变化,村规民约功不可没。

记者了解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一般包括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引导村风民风等方面内容。我省要求,制定村规民约要坚持“一村(社区)一策”,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以德为根、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俭为荣……”马家沟村的村规民约重点倡导村民文明行为,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用村规树新风 “这是我们自己提议制定的,得好好执行”

半天,一张桌,自己家的八口人,这是马家沟村劳家沟村民组的王忠良家喜添男丁的满月仪式,简单而喜庆。以往这样的喜事至少要花费上万元,摆上几十桌,全村男女老少齐到场,至少需要两天时间。

“反对大摆酒席,提倡勤俭节约。”这是王忠良当年在村规民约初稿修订意见表上写的话,如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条约定。

王立民告诉记者,为了形成大家都认可的村规民约,2017年初,村“两委”征求全体村民意见后,形成初稿,再入户征求村民意见及建议,修改后,到老党员和村内有威望的村民家中征求意见,并召开村民组长、部分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完善最终定稿,报镇上进行合法性等方面的审核。2017年5月23日,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马家沟村的村规民约开始实施。

在村文化广场、村民小组、村部办公楼墙上的明显位置,都可以看到村规民约。

“表达诉求理为先”“不说搬弄是非之言”“红白喜事,新办简办”“垃圾污水定点排放”“严禁拱地头占路、乱植树占地、小开荒占利”“不赌博,不酗酒闹事”……这些细致的要求,都来自村民自己提出的意见。

村规民约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在村民们看来,“自己定的,签了承诺书的,说话要算数,必须得遵守。”“谁好意思因为失信让邻居笑话呢?”

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的村规民约形成时间更早,1997年,在老书记毛丰美的带领下,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这些年虽有一些修改,但是大的原则依旧没有变。村规民约的第一条就是:“坚决制止大操大办之风,除红白喜事可操办外,其他一切事情严禁操办。”

在营口市站前区万有社区居民公约的制定过程中,居民们也将“讲诚信”“尽孝道”“遵法纪”“讲公德”等内容写入其中。

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

在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村的村规民约中,“大力提倡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破除陈规旧俗”“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反对家族主义”等内容一一体现。

用民约促和谐 遇到事儿了,就对照自己签的承诺书说道说道

村民说,村规民约就像村里的“小宪法”,遇到事儿了,就按照村规民约、对照自己签的承诺书说道说道。

在大梨树村,村规民约规定,“凡是在集体果园内偷水果的村民,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取消本人5年至10年福利待遇处罚。”2004年,一名村民偷摘集体的梨,违反了村规民约,被停止7年福利待遇。此后,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村民深受教育,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全村治安状况非常好。

在马家沟村,对于不遵守村规民约的,将以户为单位列入“失信名单”。今年春天,有一名村民多次往河道里倒垃圾,村里就按照村规民约规定,将其列入“失信名单”,直到这名村民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才将其从“失信名单”中移除。

水师营村的村规民约对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比如,“严禁散放猪、牛、羊”“养犬一律拴养,不准散放,定期注射疫苗,领取养犬证”“不得违反规划擅自动工”等。

水师营村原来属于城乡接合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辖区农民已经开始向市民转变,乡村向城市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技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很多村民就无法理解“区里的公共绿地不可以种菜栽葱”。

水师营村党委副书记肖太斌介绍说,为此,村里适时调整了村规民约里的老旧内容,增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加强了“培育新市民,建设新城区”创建活动,使新市民从生产技能、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等方面融入城市生活,为新城区建设提供了必备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加入村规民约后,村委会在村民居住楼区醒目位置悬挂宣教图板,加大宣传力度,使村民们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担心影响楼区邻居的休息,村民一改以往丧事吹吹打打、大操大办的风气,新事新办。”肖太斌说。

对于营口的老旧小区万有社区来说,居民公约则更多起到了提醒作用。比如,“煤水电,要关严”“常锻炼,保健康”“有矛盾,互谅解”等。社区党委书记魏欣桐说:“过去只能靠吵架来解决的事,如今对照居民公约,许多问题心平气和地解决了,社区更和谐了。”

运用好村规民约,基层治理中的一些“疑难杂症”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丰富村规民约的践行载体 俩好轧一好,让基层社会治理“生动”起来

如何增加村民、居民践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内生动力,让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水师营村圣帝庄园小区是一个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弃管小区,每个星期二,在村里党员的带领下,村民们一起进行清扫,践行着村规民约。

5月28日早上7点,清扫例行开展。“村‘两委’没有执法权,要让村民认可并严格执行村规民约,是‘俩好轧一好’的过程,需要村里和居民共同推动。”肖太斌说,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村‘两委’为村民解决了拆迁、回迁、幼儿园建设、小区物业等难心事。在服务村民上更是细心,比如,为了方便村民晒被子,村里在小区凉棚四周都安上了不锈钢管;村集体每年为村民多次发放各种福利,村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提升。在村规民约实施过程中,村里还开展了“乡村好人榜”和“善行义举榜”的评选,树立了群众学身边表率、做荣誉村民的良好风气。

“宝国老镇将村规民约践行岗作为设岗定责、扶贫扶志、提升内生动力活动的一个必选岗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通过带头遵守、践行本村村规民约,监督和引导身边的群众遵守村规民约来赚取积分,通过积分换取收益。”李忠环介绍说,这种方式让贫困户为村风民风的好转做表率,既推动了村民对村规民约的践行,也让贫困户能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实现收入提升,淡化了“贫困意识”,增加了脱贫信心,很受贫困户认可。

在大梨树村,老书记毛丰美用实际行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他的儿子、女儿结婚均未操办。毛丰美病故前留下遗嘱,丧事不准操办,他的儿女也都遵照执行。乡风文明带来了更大发展,大梨树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十大特色村、中国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村民们也从理解、接受村规民约到从村规民约中受益。

在万有社区,每年8月都会举办邻里节,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低保户、独居老人包饺子送到家里,社区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榜”好人、省最美家庭、区道德模范等先进个人和家庭。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不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融入村民、居民的心里。

“好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体现了村民、居民对现在和未来的美好期许,能从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引领、塑造村民、居民生活;能够改变村民、居民的精神面貌和自身行为,形成向上向善的氛围。”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认为,运用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有助于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打造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振兴。

本文照片由马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