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开海禁后华南经济开始崛起

辽宁日报 2019年06月03日

本报记者 王云峰

提示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人们熟知的是,中国经济重心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开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一带。事实上这种南移从未停止过,并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丝绸之路全史》以崭新的视角揭示由中国起航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和由西方海上强国开辟的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海禁与有限的开放造成中国经济重心的又一次转移。

亦盗亦商活动不胜其扰,明朝实行海禁

《丝绸之路全史》以翔实的历史文献为基础,以中华文明的演变和东西方文明交汇为主线,从古至今对丝绸之路沿线以及相关的历史事实进行梳理,特别是少有著作提及的海上丝绸之路这部分,研究扎实,观点新颖。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历史的走向影响之大超乎想象。

明朝建立以来,一贯执行重农抑商政策,规定“片板不许入海”。但承平日久,海禁逐渐松弛,给葡萄牙人入侵提供了时机。

丝绸、瓷器和香料贸易的巨额利润吸引了葡萄牙人。1516年印度总督阿尔布奎克派遣安特拉德率领舰队从科钦出发,前往中国。他们于8月15日抵达珠江口,在东莞屯门、南头强行登陆,并盖房、设栅,企图武力强占屯门、南头。

广东当局闻报大惊,急派海道副使汪鋐亲督师船进剿,用火攻葡船。1521年夺回屯门,次年收复南头。葡萄牙人两次和中国交战失败后,仍不死心,继续在广东一带侵扰,海疆不靖。

因此,明政府下令严行海禁,贸易一概断绝,连“进贡”也严加限制。此外,朝廷还命令广东当局严守海疆,派水师日夜巡逻海上。于是包括葡萄牙在内的外国商船,只好离开广东,纷纷北上,驶往浙江、福建寻求贸易机会。

早在1517年,一个叫马斯卡林纳的葡商潜入漳州、宁波沿海一带搜集情报。他发觉浙闽海防疏漏,虽有军事设施,形同虚设。最让马斯卡林纳兴奋的是,当地商人欢迎外商来贸易,尤其那些富商大贾,朝中都有强硬的后台,地方官吏奈何不得他们。马斯卡林纳经过试探性贸易,效果极佳,所携货物销售一空,然后满载中国货物返回马六甲,获利之巨,出乎意料。

第二次马斯卡林纳又从马六甲运来满船货物,到宁波双屿港进行贸易。很快,货物全部脱手。马斯卡林纳还和当地海盗李光头、许栋结为兄弟,在他们的庇护下在双屿站稳了脚跟。后来从屯门、茜草湾败下来的葡萄牙人投奔双屿,其他葡商闻讯也赶来做生意。

嘉靖二十七年夏四月(1548年5月),明军由海门进入双屿,与葡人、倭寇在九山洋相遇,经过一场激烈的海战,大获全胜。同年6月,从双屿港逃出的葡人和倭寇,纷纷南窜,集中在他们的据点——韶安走马溪。嘉靖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1549年4月19日),明军南下福建,在走马溪与敌一战,又获大捷。

自从双屿、走马溪两次中葡战争之后,朝廷中严禁派得势,重申严行海禁。

明朝海禁让澳门成为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历史总是很有趣,明朝的海禁政策竟意外成就了澳门。

1552年,一艘葡萄牙商船来到广东外海,在浪白澳抛锚停泊。该船搭乘葡王若昂三世任命的特使苏萨,奉命来中国,试探中国当局的态度。最后苏萨以贿赂手段买通了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允许葡萄牙人到省城贸易;葡萄牙人则每年交付1000两银子,并按章纳税。

他们私订的密约朝廷根本不知道,不过葡萄牙人还是依靠地方官庇护在澳门定居下来。史书记载:“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夷舶趋濠镜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徇贿许之。”

故澳门开埠,一般都认为是在1553年。 葡萄牙人以欺骗行贿手段在澳门取得晾晒水渍贡物的地方,就是在今澳门南湾一带。当时南湾是个渔村,及至葡萄牙人来此以后,因为外商都来此贸易,这里便迅速发展起来。

从1553年到1641年的88年中,澳门贸易空前发展,迅速从一个小港口变为一个拥有十余万人口的海港城市。

由于当时中国实行海禁,沿海港口均被封闭,东西方各类人士往来中国,都要经过或留居澳门。于是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冒险家、学者纷至沓来,澳门成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澳门港的兴起,标志着由中国起航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由西方海上强国葡萄牙开辟的,逆方向的近代海上丝绸之路。它预兆着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即将诞生,而中国专制的封建帝国正在没落。

明隆庆开海禁让华南成为最富有生机的地区

明朝海禁虽严,但是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由于明末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沿海人民特别是海商迫切要求开放海禁。于是有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疏“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之举。这一年嘉靖帝死,隆庆帝即位,改革家张居正入阁当家,隆庆帝立即准奏。

正如后任福建巡抚许孚远所说:“隆庆初年,前任巡抚涂泽民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议止通东西二洋,不得(通)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许。几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隆庆开放的当年,正式开放福建漳州的月港,在此设置海澄县,并建立督饷馆,专门管理私人海外贸易,月港顿时繁荣起来。不仅开发了新的月港,也带动了老港(广州和澳门)的兴盛。还有如安平、梅岭和台湾的鸡笼(基隆),也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明朝国库收入因此大增。万历四年(1576年)月港税收万金,万历十一年(1583年)增至二万余,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再增至二万九千余。

据统计,隆庆开放后的七八十年间,通过各种渠道从吕宋、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约1亿两左右,相当于明嘉靖年间44年和万历年间25年的白银赋税收入。

关于隆庆开放的历史意义,有学者指出:16世纪后期的隆庆开放是中国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华南最先利用了这个机遇,和海外市场联系在一起,所以华南经济在此后表现得最富有生机。本书作者甚至大胆指出,隆庆开放是中国经济重心由长江流域向华南转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