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回归自在

辽宁日报 2019年05月31日

洪兆惠

退休之后遇到同事和同学,他们爱问“最近去哪儿旅游了”,就像以前总问“最近又写什么了”一样。我喜欢出去走走,但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境外的爱琴海、西班牙斗牛场、约旦玫瑰古城,也不是国内的扎尕那、喀纳斯、伏羲和黄帝故里什么的,而是普普通通的山里。我羡慕别人的出境游、名胜游、探险游,但那不是我最想要的旅游。

我就想到山里,山可以不奇不险不壮观,但要纯粹,要原始,没有凉亭,没有水泥道,没有人造景观,没有书法家题词的石碑,一切天然。旅游对于我,就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我唯有置身于自然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觉得自在。自在了,心就自由了,心自由了,人才回到自身。回归自然,回归自身,是我的旅行观。

这种旅行观只适合我自己。我在农村长大,从小与山水相伴,玩耍在河边,干活在山里。那时的河,清澈见底,那时的山,野味十足。我就生活在山水自然间,山水自然是我最原始的家。长大后居住在城里,一住就是40年,渴望回到山水自然间,哪怕是短暂的回归。旅游为回归提供了可能。我想头顶蓝天白云,漫步山谷,顺着羊肠小道,从沟口向沟里。小道在树林中蜿蜒,不远处小溪淙淙,小溪潜在灌木中,只听水声,不见水流。再远处,有鸟鸣,啾啾声或长或短,与溪流回应。我还想爬到山冈,沿着山脊走向高处,遇到宽敞地方,停下来,边晒太阳边俯瞰群山,猜想群山尽头那面是海还是草原。这些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情景了,它们一直存活在我的记忆里,只不过现在,我想通过旅游让记忆重返现实。

游山玩水不是我的目的,我要的是自在。我的自在,来自自然的清寂。2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清原满族自治县的浑河源,那时那里还不叫浑河源森林公园,源头之泉还隐藏在灌木丛中,费番力气才能找到。山路是进山的人踩出来的,逢水摆上两块石头,我踏着石头跳过去。溪水清得让我忍不住捧起,喝一口,洗把脸,从外到里变得干干净净。那天,从浑河源又到二顶子,登上防火瞭望台。向四周望去,起伏的植被像一条宽阔无边的绿毯,真想跳下去尽情在毯上翻滚。守护瞭望台的是一对老夫妻,我一直记着他们,我羡慕他们的自在,羡慕他们拥有群山之巅的清寂。

在规划旅游线路时,我的注意力不在星级景区,不在名胜奇观,而在纯粹的自然中。不管走近走远,我要接近的一定是未经旅游开发的天然山水。在我看来,星级景区有太多的喧嚣,而缺少自然的清寂。我不能躲开城里的喧嚣又陷入景区的喧嚣,喧嚣让我不自在。

5月里,我先后游览新宾满族自治县的和睦和清原的筐子沟,现在它们都冠以“国家森林公园”和“生态风景区”的名字。两处的自然优势都在森林和原始上,我去那里就是要置身于天然的森林中,在享受自然的清新、寂静时感受生命的自在。所以,我对修造太多的人工景点非常不解,人工的东西出现在自然中,越华丽越不和谐。我认为,像和睦和筐子沟这样的景区,去掉钢筋水泥,弱化人为色彩,越自然、越原始越有价值,其价值就在大山、溪水、沟壑、森林上。保持山水林木的原始物态,维护好其天然性,是景区发展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游人来了才不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