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产业 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特色产业

利州工业园引入项目投资超10亿元

辽宁日报 2019年05月31日

同泰紫砂的员工正在制作紫砂壶。王海波 摄

本报讯 5月29日,记者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相关部门获悉,近年来,该县利州工业园区明确自身定位,重点发展印刷包装、农产品深加工、紫陶文化等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多元发展。2018年以来,园区有纸塑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博垚骨质瓷、海辰宠物食品、泽利食品等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

利州工业园区是该县第二大工业园区,坐落在大凌河畔,距县城城南仅一公里。园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基础完备、环境优越,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企业发展的高地、投资的沃土。

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印刷包装产业迅猛发展。2018年以来,利州园区紧盯京津冀,重点引进印刷包装外迁企业,搭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全力建设辽宁省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同时,作为全县“飞地经济”的集聚区之一,该园区承担着对接、承接各乡镇引进项目的重任。为此,园区组建了由“专业招商局+园区招商小组+乡镇招商分队”组成的招商队伍,积极探索产业上下游互动,努力形成企业聚集度高、全产业链发展的示范区。印刷包装产业园一期占地51.3公顷,一期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引进印刷包装、高新技术、仓储物流等京津冀地区外迁企业。截至目前,已有26家雄安印刷包装企业入驻园区,企业主要产品有:印刷品、食品包装、纸箱、塑料铸管等各类纸塑印刷包装制品。其中,北印印刷、思瑞包装、嘉盛塑业等企业产品,销往国内外各个地区,企业订单供不应求。另外,印刷包装产业园二期工程即将启动,规划项目用地20公顷,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做大做强园区印刷包装产业,打造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产品种类齐全的印刷包装产业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紫陶文化产业厚积薄发。利州园区充分利用沿凌河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优美环境,发挥紫砂陶瓷和蒙古族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紫陶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园曾被辽宁省原文化厅评为“辽宁省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紫陶文化产业园占地3.99平方公里,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紫陶产品生产、销售基地。2018年被评为“辽宁省紫陶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南哨紫陶小镇”被列入辽宁省首批产业特色小镇名单,也是朝阳市唯一一家产业小镇。园区现有紫陶企业、商户及作坊1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紫陶产品形成艺术紫陶、日用紫陶和建筑紫陶三大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各个地区。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方兴未艾。利州园区依托县域优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以喀左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基础,大力发展粮食、蔬菜、林果等精深加工项目,以“专、精、特、优”为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绿色有机、生态环保的创新型、高利润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园区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出口创汇企业2家。辽宁海辰宠物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即将投产,泽利食品葵花籽油项目正在调试设备,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值均可超过1亿元,带动劳动力就业60多人。

与此同时,利州园区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在产业招商中,园区用活东北振兴、突破辽西北、“双招双引”等国家及省市扶持政策,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限度扶持,吸引客商投资。实施“项目管家”服务,强力打造客商投资“洼地”、项目服务“高地”,实行专人全程服务,全程领办、代办前期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限,搞好“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便利。

宋学良 本报记者 张 辉

新闻链接

LIANJIE

利州工业园简介

喀左县利州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9月,坐落于南哨镇境内,建三线公路从园区西部穿过,距锦州港140公里、葫芦岛港110公里、秦皇岛港180多公里,距朝阳市100公里。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0.97平方公里。以建设“生态、环保、低碳、园林”式园区为目标,规划为三大产业集聚区:一是现代农业产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二是紫砂陶瓷产业,以建筑陶瓷、工艺陶瓷、日用陶瓷产品为主,打造成现代化建筑陶瓷和工业陶瓷生产基地;三是综合服务产业,以仓储、物流、文化生活为主,实施小规模、大群体、全民创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