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狄文君
5月底的鹿乡,大地一片葱茏。铁岭市西丰县德兴满族乡普济村的王伟和丈夫褚金龙一大早就忙着赶往位于赵家屯东侧的鑫宝食用菌合作社。
王伟在合作社负责摆放菌棒、采摘蘑菇、打打零工,丈夫负责给菌棒注水。“我公婆身体都不好,女儿读大学,正是用钱的时候。过去我们一家子就靠种几亩地生活,赚的钱根本不够花。自从在合作社上班后,不仅可以领工资,还有分红,日子过得比以往宽裕多了。”王伟边擦汗边笑着对记者说,他们两口子在合作社打工已超过3个年头,每年都能从合作社赚到3万多元钱。
鑫宝食用菌合作社地处赵家屯东侧,占地4公顷,建有40个食用菌大棚,2018年产值达280万元,是周边乡镇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据合作社负责人田瑞忠介绍,目前,合作社已经安排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去年,合作社得到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新建了冷库,我们今后可以放心地扩大生产规模了。”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德兴满族乡又帮助鑫宝食用菌合作社争取到50万元扶贫资金。政府将扶贫资金直接投到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参与分红,不仅发展壮大了“一村一业”,同时有效带动了贫困户依托产业稳定脱贫。这种“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产业经营方式,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
“由于我们生产的香菇品质好、产量大,许多客商都上门来收购。去年,我们把新建的冷库租给了福建客商,从春天开始,客商就一直住在村里。他们把收购的香菇贮藏起来,够一车就拉走,合作社生产的香菇根本不愁销路。”田瑞忠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计划利用扶贫资金再建40个大棚。这些大棚建成后,合作社的总产值将达400万元,贫困户仅入股分红一项,户均就可增收1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