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活龙头产业兴

——辽阳加快两大产值千亿元基地建设纪实
辽宁日报 2019年05月17日

辽阳石化焦化车间员工正在进行安全监测。卢守达  摄

本报记者 郑有胜

时光能勾勒出年轮的更迭,也必将刻下奋斗者发展求索的足迹。

站在2019年夏季这一时间节点回望,从辽阳石化“一枝独秀”,由“大化纤”向“大炼油”“大芳烃”的产业转型升级,再到忠旺集团从建筑铝型材向工业铝型材成功转型并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的强势崛起……辽阳工业发展步伐铿锵有力。国有企业勇担使命,在深化改革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进;民营经济锐意进取,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发展浪潮奔涌。

5月上旬,记者穿梭于太子河两岸,走企业,进车间,下基地,与工人师傅交谈,从一线工人的身上感受辽阳工业发展的今昔变化。今天的辽阳,正以辽阳石化和忠旺集团两大企业为龙头,倾力打造芳烃及精细化工和铝合金精深加工两大产值千亿元产业基地,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创新驱动活力,不断朝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阔步前行。

深化改革 重塑辉煌

“我三爷爷,辽化刚建时就来了。当时为解决粮棉争地问题,辽化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的确良化纤原料。按照当时的年产量,如果全纺织成的确良,可保证每年全国人均‘七尺布’,不但为国家节约了28.7万公顷耕地,而且摆脱了我国对进口化纤原料的依赖。”5月5日,辽阳石化芳烃厂重整车间白班班长米哲夫讲述老一辈辽阳石化人牢记使命、为党分忧、胸怀全局、产业报国的故事,倍感自豪。

41岁的米哲夫在辽化工作已经有23个年头了。他的三爷爷米世泉、父亲米润田、母亲和岳父岳母及爱人都在辽化工作。尽管经历时期不同,但是三代人却有着共同的梦想,使命担当、产业报国,成为他们共同的责任和追求。即使在辽化因“小油头、大化纤”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纤维产品竞争力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即使是企业连续12年亏损,包括米哲夫在内的1.33万名辽化人仍充满精气神,甘于奉献,他们产业报国的情怀始终没有丢。

这种使命担当,体现在深化企业改革求索中。时钟拨回到2017年,辽阳石化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坚定笃行“三个推进”,他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奋斗的姿态抓党建、促改革、严管理、调结构。通过不断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深化组织机构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深化矿区业务改革……让辽阳石化改出了活力、改出了动力、改出了效率,也改出了大效益,一举摆脱连续12年亏损,摘下了特困企业的帽子。

这种使命担当,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得到有效验证。总投资52.65亿元的辽化俄油项目,是被列入国家石化产业发展布局和第二轮东北振兴计划的重点工程。该项目从建设到投产,辽化仅用580天时间便完成了,不但创造了中国石油炼油项目建设开工史上的新标杆,而且创造了安全工时1.5万多个小时、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

这种使命担当,已成为辽化人勇于在困境中爬起,再展雄风,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和加快干部作风转变,如今的辽阳石化已彻底走出低谷,开始扬帆远航。”陪同记者采访的辽阳市工信局主管宣传的科长朱毅说。

在辽阳石化油化厂中心控制室,大屏幕上显示着各大装置画面,工作人员端坐在电脑前注视着各项数据变化,俄油项目新建的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等11套装置及改扩建5套装置正在平稳运行。

去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辽化考察时到过这里。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一以贯之。我们要沿着这条路笃定踏实地向前推进。并勉励辽化要当好国有企业的“种子队”。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践行“两个一以贯之”,当好国有企业的“种子队”的责任与担当,辽化人激情满怀。继2017年一举摆脱连续12年亏损后,2018年企业又实现利税8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辽阳石化加工原油231.9万吨,增值税、消费税分别增长124.7%和147.3%。

眼下,辽阳石化正抓紧实施30万吨/年聚丙烯、芳烃联合增效改造、增产邻二甲苯改造和焦化装置改造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肩负新使命,奋楫再出发。展望“十四五”,辽阳石化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双百”工程,推进企业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牢记使命,产业报国,辽化人永远在路上。

龙头舞起 产业旺盛

“如果把辽化比喻为龙头,那么我们企业就是龙身。作为辽化芳烃产品产业链的下游企业,我们的主要产品是生产环氧乙烷及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奥克集团总裁助理梁军对记者说。

依托辽阳石化,奥克集团凭借自主研发的精细化工高新技术成果,坚持“立足环氧,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精细化工产业向战略性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转型,成为目前国内环氧乙烷精深加工新材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晶硅切割液制造商和国内最大的混凝土减水剂聚醚制造商。

同样依托辽阳石化,科隆精细化工专注于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发和应用。总投资2亿元的年产10万吨聚羧酸减水剂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利用辽阳石化环氧乙烷产品3万吨,每年可实现产值7.5亿元、利税1.35亿元。

依托辽化和忠旺两大龙头,辽阳加速打造芳烃及精细化工和铝合金精深加工两大千亿元产业基地,这是辽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确定的“十三五”期间重要发展目标。目前,该市正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市还通过开展“五包五促”“千名干部包千企”等活动,为两大基地建设保驾护航。

龙头舞起产业兴。在辽化和忠旺两大龙头企业带动下,辽阳两大基地建设快速发展。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548亿元,基地内有规模以上企业29户,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25.9亿元,同比增长41%。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现已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户,规模以下企业18户,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8%。

今年一季度,以辽化和忠旺两大企业为龙头的石化、有色金属加工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90%,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自主创新 勇立潮头

距离辽阳石化公司10分钟车程,就是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企业——忠旺集团。

5月6日上午,在忠旺集团轨道车体制造车间,刚刚用一台摩擦搅拌焊机焊接完一个地铁铝合金车体侧墙部件的车间副主任米东,转过身、抬起头来对记者说:“这台设备能做到铝合金板材焊接一次成型,代表了当今铝合金焊接技术的前沿水平。”

31岁的米东在忠旺工作5年时间了。从最初的普通员工到今天的车间副主任,米东进步很快。米东说,“照比我刚来忠旺时,车间的设备在数量、种类和质量上都提升了很多。过去轨道车体和汽车车体都在这里加工完成,现在汽车车体加工单独分出去,产品分工越来越细化,工艺水平显著提升。”米东的快速成长、车间设备不断增加、产量大幅提升和产品加工精细化,正是忠旺集团快速发展的缩影。

“1993年集团刚成立时主要生产建筑铝型材。2002年第一次转型,开始发展工业铝挤压业务;2011年第二次转型,将业务板块延伸至深加工和铝压延材业务;2016年第三次转型,从高端的铝加工材料供应商转型为轻量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集团快速发展壮大、完成三大战略转型,忠旺集团副总经理许多对此清清楚楚,了如指掌。

三次转型,一步一个新台阶,步步奔高端,其背后是忠旺集团坚持不懈的企业自主创新。许多告诉记者,重视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创新、重视高附加值项目推进、重视高端铝产品生产,用创新的发展路径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供给质量,确保了忠旺集团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忠旺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轻量化材料及成型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并拥有设备先进、配套设施齐全的铝加工生产基地,拥有抢占高端领域市场的竞争能力。

许多告诉记者,目前忠旺集团研发的产品已涵盖新能源全铝电动车及客车、轨道交通、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和用铝合金模板替代木质模板的绿色建造等多个领域,以全铝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特种车辆、航空航天、船舶、铝合金模板、家具等为代表的铝加工系列产品已成为忠旺集团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名片。

忠旺集团上市公司中国忠旺近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忠旺营收大幅增长74.1%,达62亿元;毛利按年增长62.3%计,达17.7亿元;纯利按年增长15.4%计,达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