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我省每6人中就有1人肥胖的现状,专家指出——

病态肥胖患者可通过手术减重

辽宁日报 2019年05月10日

本报记者  王敏娜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在今年的防治肥胖日到来之际,有关专家发出提醒,肥胖是一种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应引起社会的关注。“管住嘴,迈开腿”,积极预防肥胖刻不容缓,病态肥胖患者可通过手术减重。

肥胖发病率

呈爆发式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的体重也随之飙升,“水桶腰”“将军肚”随处可见。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更是呈爆发式增长,且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数量上升速度尤其快。”5月6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副主任王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显示,我省肥胖率为17.3%,排在全国第十位,超重率更是高达38.2%,居全国第二,也就是说,差不多每6人中就有1人肥胖,每3人中就有1人体重超标。

肥胖人群不但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以及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影响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还增加罹患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贲门癌、胆道癌、肾癌、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症的风险。此外,肥胖人群也多伴有关节软组织损伤、生殖能力下降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

选择手术减重的患者

越来越多

“管住嘴,迈开腿”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被许多人奉为圭臬。但在王勇看来,“管住嘴,迈开腿”虽有利于人们减肥瘦身,但不能帮助病态肥胖患者减掉重负。病态肥胖并非简单的缺乏运动和饮食不合理造成,而是一种病,需要到医院就诊。

BMI指数是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一般而言,体质指数在18.5至24之间为正常体重,24至27.5为超重,大于27.7的就属于肥胖,27.5至32.5为一级肥胖,32.5至37.5为二级肥胖,超过37.5为三级肥胖。

对于BMI 24-27.5以内的人群,可以通过运动锻炼肌肉,让身体更有线条感,同时提高基础代谢率,养成易瘦体质。但对于一些病态肥胖患者而言,仅靠运动和合理膳食是不够的,如有必要可通过手术来减重。

青少年和儿童

手术减重需谨慎

减重手术目前常见的术式主要为胃袖状切除手术和胃旁路手术。原理是通过改变胃肠道,使进食量变少,减少食物吸收,使有效摄入热量下降,从而达到减重目的。减重手术后,因为肥胖而引发的代谢类疾病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治愈。

减重手术主要用于重度肥胖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且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或者肥胖本身对日常生活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且其他治疗手段无效的患者。减重患者建议年龄为16至65岁,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减重手术可能对青少年儿童造成身体创伤和一定的心理创伤,因此要慎重选择,对手术获益和手术风险要进行全面客观权衡。

另外,王勇还提醒,并非所有医院都能够开展专业的减重手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减重手术。减重手术需要积累一定的医疗技术,需要医院开展多学科协作,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量身定制适合患者的减重方案,提供术后长期健康管理和营养指导。

减重手术也无法做到一劳永逸,不能一次性永远终结肥胖。若患者术后不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体重仍有可能出现反弹,也就是说患者术后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