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美书展看书籍装帧艺术

“龙鳞装”是卷轴向册页过渡的一种形式

辽宁日报 2019年05月08日

“龙鳞装”《红楼梦》。 本报记者 万 重 摄

本报记者  郭  星

一套“龙鳞装”《清·孙温绘程甲本图文典藏版红楼梦》日前在沈阳玖伍文化城展出,很多读者观看后被其精巧的装帧方式所吸引,这是“龙鳞装”书籍首次亮相沈阳。“龙鳞装”这种装帧形式源于何时,“龙鳞装”《红楼梦》有哪些特别之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龙鳞装”工艺考究烦琐

记者在玖伍文化城四楼古籍书店旁“龙鳞装”《清·孙温绘程甲本图文典藏版红楼梦》展出地看到,这套书共分为八函(八册),每一函大约长62厘米,宽38厘米,高约15厘米。这套书的特别之处在于装帧方式,每一函展开后类似折页广告,每个折页上都是一幅工笔彩绘画,每幅画由内页拼成,用竹签轻轻翻开,可见竖排文字藏在其中,如龙的鳞片,片片依次展开。该套书每一函采用经折装,函内的每一页的装帧方式为“龙鳞装”,读者可从前往后读,也可以从后往前读,文字的内容与画面呈现出对应关系。

展出的“龙鳞装”《清·孙温绘程甲本图文典藏版红楼梦》由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龙鳞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晓栋及其团队历时四年半手工制作完成,将120回木活字版程甲本《红楼梦》及230幅清代孙温绘《红楼梦》融合其中。为了还原孙温画作的原貌,设计师多次前往旅顺博物馆观摩真迹,无数次印刷打样、调校色彩,并去往泾县,寻找最适合的手工宣纸。作品将典籍、书法、绘画、装帧技艺融于一体,体现了匠人之心对经典文学作品和装帧艺术的礼赞。

书籍装帧形式共有十余种

史料记载,“龙鳞装”始于唐代,发展于北宋,是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式中最为复杂的一种。“龙鳞装”是古代书籍从卷轴装向册页过渡阶段出现的一种装帧形式。“龙鳞装”避免了卷轴书籍展开过长、易损坏的缺点。宋代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形容“龙鳞装”为“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整体阅读时,有“龙游于书中,书居于龙骧”之感。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修复组组长王斌告诉记者,书籍的装订形制改革横跨3000余年,经历了简策装、卷轴装、“龙鳞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一直到今天的平装、精装、骑马钉装。古代书籍的装订技术,绝大多数在今天仍有运用。

“‘龙鳞装’的出现与诗歌兴盛有一定关系,制作工艺极其考究,唯一传世的‘龙鳞装’实物唐《刊谬补缺切韵》现藏于北京故宫。”王斌说。

为了解更多古籍装帧形式,记者来到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了解更多情况。该中心主任刘冰认为,“龙鳞装”尽管有传世的文物,但存在时间非常有限。省图书馆馆藏的宋版书籍中装帧形式最多的是经折装。在工作人员允许下,记者看到一本采用经折装的宋代书籍,该书较窄,高度类似现代书籍,采用雕版印刷,可以左右翻阅,非常有利于阅读。

25本最美书各具风格

与“龙鳞装”同时展览的,还有历届“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展览在历届“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中甄选出25种,展品充满创意的装帧排版和脑洞大开的设计,能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观展乐趣。

纸张颜色发黄,首页为毛笔楷书标题,这本《金陵小巷人物志》看起来像没有封面,而是直接以装订的第一页作为封面。书本从封面至内页,都选用了粗糙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牛皮纸,三个切口被打毛,粗粝不平,朴实无华;另外一本获评2017年“中国最美的书”的《意思意思》有点像魔方盒子里的便笺纸。该书做成了可手撕、类似日历的形式,拉出前一页才能看到后一页,每篇内容都是即兴的。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书籍逐渐被生活中各种流弊所瓦解的今天,我们希望唤起人们对纸质书的敬畏和珍惜,体味书籍艺术带来的感动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