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品《元人急就篇卷》信息量大

汉代启蒙教材留下许多名人旧事

辽宁日报 2019年05月08日

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的《元人急就篇卷》中正文部分。

《元人急就篇卷》中姚广孝题写的跋文。

《元人急就篇卷》中解缙的跋文。

《元人急就篇卷》中其他跋文。

《元人急就篇卷》开头部分。

本报记者 郭 平

“黑衣宰相”姚广孝的不世之功

董宝厚说:“《元人急就篇卷》多数跋文都是明永乐年间留下的,这跟明代的一位重要收藏者有很大关系。”

这幅书法长卷共有6段跋文,其中4段跋文是在明永乐年间留下的,其余两段为清代的跋,明代的跋文中都提到了当时的收藏者赵景晖。这位赵景晖在《明史》中没有提名介绍,跋文中称他为永乐皇帝朱棣的“翊运勋臣”,也就是跟随朱棣夺取皇权的有功之臣。他的具体身世还有待史家查考,但是从他为自己藏品征求墨宝的能力来看,应该不是等闲之辈。

赵景晖请来的第一位当世名人便是姚广孝,跋文的日期为“永乐元年季夏六月十又九日”,即公元1403年。当时明成祖朱棣刚刚经过“靖难之役”成功夺取皇权,他册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第二年又加封太子少师。

从时间上看,姚广孝当时正在一边规划建设北京,一边负责迁都相关事宜,可谓事务繁忙,但他还是用行草为此卷题写一跋,其内容为:“急就篇,汉史游仿《凡将》作,汉人以稿法书之,故曰草,此草书之祖也。昔人云汉章帝爱此书,遂呼为章草。自古以章草得名者,如杜度、皇象、钟繇、索靖辈,至王羲之父子、虞世南、褚遂良无不习此书,以致变化,各自名家也。邓善之、赵子昂多临本,善之临者曾于吴中见一本,字画稍肥大,子昂临者在北京内府见一本,甚精妙,不失古意,予曾临一十三过。今见此本虽不及北京所见者,世上亦不可多得。景晖工草书,此乃草书之祖,景晖当留意焉。”

在这段跋文中姚广孝提出《急就篇》是西汉的史游仿照汉景帝时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的《凡将篇》,并讲述了章草的历史,他说自己也经常临摹《急就篇》,还讲到藏家赵景晖对草书非常有研究。当时他署名为“道衍”。

作为明代的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的姚广孝在《明史》中有传,他是朱棣的主要谋士,在明建文帝实施削藩之际,密劝朱棣起兵,并帮助召集兵马,打造军器。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对抗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

朱棣登基之后,曾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拒绝。明成祖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黑色的僧衣,因此被称为“黑衣宰相”。

姚广孝的一生中还有一个名垂史册的成就,那就是在另一位名臣解缙失势后,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尤其是《永乐大典》,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

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着一幅长达678.3厘米的书法长卷。

这幅作品名叫《元人急就篇卷》,是元代某位书法家临摹三国时期皇象的草书,抄写东汉时期的儿童启蒙读物《急就篇》。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涉及东汉时期的汉章帝、史游,三国时期的皇象,明代的姚广孝、解缙等一大批。

核心

提示

史记

SHIJI

为何称为章草?

关于章草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与《急就章》有关。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著作《书断》中记有:“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这位王愔是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有人据此认为,后人去掉《急就章》的“急就”二字,只是称这种书体为章草。

还有一种说法与东汉章帝有关。

同在《书断》中还记有:“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这段话意思是,汉章帝的时候,大臣杜度擅长草书,汉章帝喜欢他的字,下令让他用草书写奏折。后来魏文帝曹丕也让他的大臣刘广通用草书写奏折。大概是因为奏章的缘故,后代人将这种草书称为章草。

汉章帝是东汉的第三位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位皇帝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现有碑刻存世,因此很多史家认为,“章草”无论是因为奏章,还是因为庙号,都跟汉章帝有很大关系。

汉章帝时期的历史事件,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便是班超出使西域。当年班超正是在汉章帝的支持下,带着36人闯西域,火烧匈奴营帐,剑斩敌方巫师,使得西汉末年一度沦为匈奴势力范围的西域重新归附了汉王朝。

解缙直言进谏埋祸根

《元人急就篇卷》的第二段跋很短,是清代的书法家张照对姚广孝跋文进行修补后留下的记录:“跋中‘虽不及’三字为市侩灭去,皇清乾隆戊午三月二十六日,张照补书。”

在明代,继姚广孝的跋文之后便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解缙题写的跋文:“隶者篆之变,章草又隶之变也。虽益趋于简便,而要以不失古意为长。若形肥而神滞,皆后世之俗流。笔精而意畅在近古以为难得也。吴兴赵文敏公早岁从事于篆隶章草,天资既明,学力兼茂,如此卷诚不多见。景辉心慕手追,必将有所深造,而余自少学之,今二十年,昧乎其未之有得也。而况于道岁,益增愧疚,抚卷慨然。”

这段跋文讲,书法从篆到隶,再到章草的演进是越来越简便了,但是还应该保留字的固有意境。此后,解缙回顾了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自认为20多年没有什么长进,看到这幅长卷感慨很多。

多位专家验证,这个跋确是解缙手迹,整段跋文墨色凝重,笔意流畅,气势磅礴,似乎当年为解缙一气呵成之作,其行草书法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这也是省博物馆此前特意将这段跋文单独展出的重要原因。

董宝厚评价说:“字如其人,现在我们看解缙留下的墨迹,还可以感受到那种才华横溢、飘逸激荡的豪情。”

解缙的才华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已经显露。《明史》载,朱元璋非常器重解缙,命他常在身边。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第二天,解缙就呈上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嘉奖善政等。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

但是因为解缙敢于进言揭露官员贪赃枉法,得罪了不少人。朱元璋认为解缙还需要修养心性,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意思是说解缙大器晚成,如果将他带回去,修炼修炼,过十年再委以重任也不迟。解缙之后随父回归吉水。在老家8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

《元人急就篇卷》中解缙的跋文题于永乐元年六月二十三日,这个时间是解缙复出后刚刚得到重用,被朱棣升为翰林侍读,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第二年又升任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主持纂修《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

然而,解缙耿直的性格还是为他人生的不幸埋下祸根。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的事。当时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十分不高兴,对这事犹豫不决。解缙为说服朱棣,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他指的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非常出色。

后来朱棣同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但解缙此举得罪了朱棣非常喜欢的次子朱高煦,在一次又一次的恶意陷害下,解缙惨死于锦衣卫之手,年仅47岁。 (辽博供图)

《急就篇》是汉代的少儿启蒙读物

在不久前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中国古代书法展二期展览中,参观者大多与省博物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元人急就篇卷》有过一面之缘。谈起这件文物,省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董宝厚笑了,他说:“那是为配合展览,整幅书法长卷只展开一段跋文,细心的参观者可能会注意到,展板上标注的是‘行草书跋急就篇卷’。”

据介绍,《元人急就篇卷》现在保留了最后装裱的完整状态,总长为678.3厘米的书法长卷,按照书画装裱的组成,分成包首、玉池、副隔水等8个部分,书法长卷的包首为云纹织锦。

长卷的作者是元代的某位书法家,姓名不可考。他采用临摹的方法抄录了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皇象用章草书体写成的《急就篇》。

这一段文字的信息量非常大,首先是《急就篇》这篇文章,也有人将其称为《急就章》,是由西汉元帝时期的黄门令史游编著的。史游是一位精于书法和字学的宦官。编写的这篇《急就篇》是汉代教育儿童识字的书,类似后世编著的《三字经》《百家姓》等儿童教育的启蒙读物。

不过《急就篇》的生字更多,全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396个姓,全部为单姓,三字成句;第二部分“言物”,依次叙述了锦绣、饮食、衣物等方面内容,七字一句;第三部分写的是职官方面的字;全书最后用四字句歌颂汉代盛世。

如:“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聊。爰展世,高辟兵……”又如:“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滋荣。灾蝗不起,五谷孰成……”《急就篇》由于实用性强,知识丰富,用作识字课本兼常识课本,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因如此,它一经出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汉代从深宫到边疆,从贵戚到工匠,都采用它作为儿童启蒙的教材。

据介绍,与《急就篇》同时期的汉代儿童教育读物还有《仓颉篇》《训纂篇》《凡将篇》《滂喜篇》等,但是它们都相继失传。

《急就篇》能够流传下来,与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著名书法家皇象有关。

对于皇象,《三国志》以及后世的《三国演义》中都没有提到他,或许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武功和韬略才是人们看重的东西。然而,在由南朝时的著名史学家裴松之编著的《三国志注》中,专门记录了皇象的生平——“字休明,广陵江都人。幼工书……象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

据裴松之的记述,三国时期,皇象的书法与另外七位分别拥有天文、相术等绝活的高人并称“八绝”。

皇象传世的作品之一便是草书的《急就篇》,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据介绍,草书作为一种书体,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草书出现的早期,也就是秦汉时期,写作者既考虑到书写的简便,又兼顾字迹的容易识别,保留了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且基本不连写,这种独具特色的草书后来渐成一种书体,被称作章草。

皇象传世的《急就篇》运用的就是章草这种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