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图推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馆藏文献展

55册文献再现那段波澜壮阔历史

辽宁日报 2019年05月07日

本报记者 郭 星

核心

提示

5月5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馆藏文献展”在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典籍展示馆开幕。此次展览分为8个板块,展出图书、期刊、报纸等珍贵文献55册,既包括《新青年》《晨报》等著名期刊,也有《青年翼》等东北地域特色鲜明的报刊。

据介绍,这是省图书馆首次举办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献展览,力图通过挖掘馆藏珍贵文献资源,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期对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和精神有所帮助。

展出多本五四运动时期的杂志

古籍文献中心典籍展示馆位于省图书馆三楼,这里安静典雅,古色古香,主要用于珍贵文献的展陈工作。据介绍,古籍作为省图书馆的藏书重点,藏量62万册(件)。其中善本古籍6200部,12万余册;普通古籍3.2万部,35万余册。此次展出的55册文献年代从1915年始至1930年左右,内容涵盖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导火索、发展及影响。比如《青年杂志》《新青年》《东方杂志》《晨报》《新潮》等杂志上刊登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从版本来看,文献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影印本,还有不少百年前的原版书籍,非常珍贵。

五四运动是100年前,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展览的入口处是“五四旧影”,展示的是五四运动期间的影像记忆。再往前走,是五四运动浮雕和省图馆藏珍贵文献,再现了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在《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一号(影印本)上,陈独秀发表了著名的《敬告青年》一文。尽管纸张发黄,但字迹清晰,读来振聋发聩。

1919年3月5日,李大钊以守常为笔名在《晨报》发表了《新旧思潮之激战》,提出:“你们应该奔着你们所信的道理,光明磊落的同这新派思想家辩驳、讨论。公众比一个人聪明质量广方面多,总可以判断出来谁是谁非。” 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主任刘冰告诉记者,这篇文章行文已经使用白话文,文中有断句和标点符号,也证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展出的1920年出版的《共产党》(影印本)是蓝色封面,红色书名,非常显眼。据介绍,《共产党》月刊是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1920年11月创办并秘密出版发行的杂志。

《新文化》在辽宁传播新思想

据介绍,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奉天省(今辽宁省)的进步学生和民众也积极响应,开展示威活动。当时,奉天第一中学、奉天师范学校、奉天女子中学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并到奉天省议会请愿。随即,省内许多市县学生也积极响应号召,并在全省掀起了响应五四爱国运动的高潮。

本次展览设独立板块展示五四运动期间辽宁的情况。其中,封面采用彩色印刷的《新文化》是我省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期间创办的杂志。据介绍,1920年7月1日,傅立鱼创立了大连中华青年会。1923年2月8日,其会刊《新文化》月刊在大连创办,孙中山为其创刊号亲笔书写了“宣传文化”的题词。1924年4月,《新文化》改名《青年翼》。《新文化》是在日本统治时期出版发行的中文月刊,是五四运动后中国东北地区最早出版的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刊物。

新文化运动为新文学运动扫清了障碍,一些报纸相继创办文艺副刊,开辟“新诗”“创作”等栏目,持续登载新文学作品。1919年,《盛京时报》发表了梅漪的白话短篇小说《幻想》。主人公不满社会的黑暗,乘坐飞船到无阶级压迫的火星上的故事。1921年5月,郭沫若的新诗《雷峰塔下》《赵公祠畔》《三潭印月》等在《盛京时报》“新诗”栏目发表。这些都说明当时辽宁文坛已十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