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融资不能“一棵树上摘果”

辽宁日报 2019年05月07日

司成刚

当下,“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民营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除需要加码民企的宽信用政策、加强金融对民企的支持力度外,打破民企只在银行“一棵树上摘果”的思想桎梏、促其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也是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大多数民企面临发展瓶颈急需资金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商业银行贷款。殊不知,银行也是企业,也要靠搞好经营过日子。他们经营的都是“硬通货”,稍有不慎产生不良贷款,就要自食其果,其压力可想而知。因此,银行都有一整套严明的法规制度作保障,包括资质审查、财产抵押、信誉评估等,以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

即便如此,近年来,金融机构还是在破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上出台了诸多措施,提供了诸多技术支持,但面对“众人齐摘果”的情况,他们也难堪重负。更何况,有时还要面对治理结构不完善、发展前景难预料、市场信誉谈不上、抵押担保不符合要求等“不合规”的民营客户,这就怪不得银行将其拒之门外了。

破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需要市场和技术共同发力,需要银行、政府、企业多方配合。首先,银行要担起主体责任,从发展大局出发,从经营理念和制度设计上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服“傍大款”“重国轻民”的倾向,帮助民企完善条件,指导其迈过贷款的门槛,努力完成“今年国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的目标任务。

其次,民企要练内功、树形象、强素质、增实力,给足银行一视同仁的理由,让银行贷得放心。民企还要打破自身固化的融资思想,别只想着在银行这“一棵树上摘果”,而应放开视野,广开融资渠道,利用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方式,形成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既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又能激活民间资本。

再次,地方政府在创优融资环境的同时,不要一门心思盯着银行“开闸放水”为民企提供贷款,应该从自身做起,拿出“真金白银”,建立健全非营利性基金等,或作项目奖励,或作贷款抵押。这样,既扶持了民营经济,也培育了新财源。

本栏邮箱:

lnrbbf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