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大县的“破茧”之路

辽宁日报 2019年05月06日

(上接第一版)

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宽敞的大院里,大大小小拉化肥的货车进进出出,正在制作包衣种子的机器隆隆作响;车库内,不时传来维修农机的声音。

这种嘈杂的喧嚣,在盛铁雍听来,则是分外美妙的“春之声”。

“我们这里可以全程托管,也可半托管,你合计合计明天来签合同吧。”“我们这里全是进口种子包衣……”“免耕播种,产量还能提高不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铁雍不时被前来咨询的农户打断,他连忙耐心地为农户解答。

盛铁雍是昌图县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打小就和家人一起下地干活。“那时候掰玉米,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收工,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扒一亩地。”回忆起儿时劳作的艰辛,盛铁雍感慨万千,“一袋袋玉米,一捆捆苞米秆,肩挑手提弄进家,一进门,累得饭都不想吃一口!”

1999年,盛铁雍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买了全镇首台农机进行包地耕作,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

2012年,盛铁雍联合白玉福等4个农机大户成立了“昌图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当时,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46台,流转土地267公顷,是昌图县最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记者看到,在合作社宽敞的机库里,两辆大型雷沃牌玉米籽粒收割机格外引人注目。

“这家伙一个小时能收10亩苞米,从地头走过去,出来就是玉米粒。”拥有如此先进的农机,盛铁雍很自豪。

盛铁雍算了一笔账,“眼下,人工扒1公顷苞米需1500元,割玉米秸秆900元,运到家600元,而合作社用机械收割把净玉米送到家里,1公顷才1050元,直接节省1950元”。

如今,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机67台套,年均耕地900多公顷。在昌图县,像这样的农机合作社已有425个,年机械化整地29.6万公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8.6%,居全省前列。

从单兵作战到适度规模化经营

亮中桥镇东兴村是昌图县西南最偏远的一个村子,虽然偏远,但村里气派的厂房、高耸的粮食烘干塔、崭新的大型车库、宽敞的文化广场,处处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4月18日,坐在文化广场的长廊里,村民李中说:“我连续3年把承包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除了给流转费外,每年一亩地还保底给我100多元分红。”

李中话音未落,村民李彦飞接过话茬,“不但春耕的种子、化肥不用管,到秋收时,合作社直接把粮食送到家。这样的事,搁以前就是做梦哩”。李彦飞在外地做生意,自家的0.9公顷地由合作社托管。

“托管了,既省心又省钱,以前自己种大苞米,一亩地的成本都在450元左右,现在合作社耕、种、防、收全包,每亩地只收360元服务费,一亩地省了90元。”李彦飞边说边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起账来。

村民所说的合作社,是东兴村党支部书记吴艳良和村干部一起成立的丰满源农业联合社,下设丰满源玉米种植合作社和丰满源农机合作社,有社员106人,农机具40台套、农田作业车70辆,300吨粮食烘干塔一座和1900平方米库房。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入股、代耕代作运营,2018年流转土地333公顷,代耕代作133公顷。

“合作社统采统购,统防统治,机械化作业,每亩地节约成本100元,增效200元,农民腾出手来外出打工。”吴艳良说。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昌图县顺势而为,积极扶持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18年,已拥有51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92个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2.8万公顷。

从“老把式”向科学种田转变

4月19日,在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块晾晒场上,用进口包衣剂生产的玉米包衣种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负责晾晒的村民聂树成说:“用这种包衣种子,出芽率高,还防虫害。”

这些年,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同中国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了6.7公顷玉米新品种试验基地,培育试验100多个新品种,每公顷增产750公斤。

盛铁雍说:“眼下,再靠‘老把式’种地根本就不行了。想增收,就得从下第一犁开始。”

在耕作上,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率先应用免耕技术,实行保护性耕作。“就拿种玉米来说,1公顷降低成本600元,不用旋地,减少风包地,保墒,苗齐苗壮。”盛铁雍说。

这些年,在昌图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当地的合作社、种粮大户已经熟练掌握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生物防治等先进的农业技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雅维告诉记者:“一些农民靠传统方式种地,认为施肥越多越好,结果造成土壤板结、减产。昌图县从2005年就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降低了化肥用量,每公顷玉米还能增收1000多元。”

为让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昌图县在每个乡镇选出2到5名农业技术指导员,每人联系3到5个村和10个科技示范户对口指导;全县建立了33个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选取1000个科技示范户示范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科技示范网络。

在先进科技的助推下,2017年,昌图县的粮食产量创下28.49亿公斤的历史新高。

鉴于在粮食生产上的突出贡献,昌图县连续12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2015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县。

记者手记

让更多的农民 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昌图县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是当下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在思想观念、经营成本、科技实力、市场营销、机械化耕作等方面,相比个体经营,有着显著优势,吸引广大农民纷纷将土地流转给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各级政府应当顺势引导、规范、监管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从土地流转、合同执行、技术培训等方面依法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农户真正受益,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