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本说不尽

辽宁日报 2019年04月28日

李黎明

鲁迅曾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话虽说得有些绝对,但唐诗的整体水平很高却是无可置疑的。要读诗歌,唐诗当然是首选。但这么多唐诗,除非极少数做研究的学者,要全部读完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并非每一首唐诗都是好诗。近代以来,研究诗词的专家学者人数不少,民间也大有人在,出版的选本、点评本也非常多。像李元洛的《唐诗分类品赏》这样真正见功底、有特色的读本,却不多见。

中国是盛产诗歌的国度,而唐诗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代到底产生了多少诗人、多少诗歌,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了。现在只能尽量统计流传下来的唐诗数量。清朝的康熙皇帝冒出了编纂《全唐诗》的想法,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即曹雪芹的祖父)主持。在彭定求等10位文人学士的集体努力下,广泛搜罗、整理,一年多以后,《全唐诗》就编成了。据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统计,《全唐诗》共收录作者2873位、诗49403首、句1555条。但《全唐诗》并非传世唐诗的全部,而且该书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当代有一些学者致力于《全唐诗》的辑佚、增补,尤其是以陈尚君、徐俊为代表,他们共增补了7000多首唐诗。经过陈尚君等人考证,又从《全唐诗》中剔除了重收与误收的诗3000多首。就目前的统计来看,现存唐诗数量约为5.3万多首,作者也增加到了3700多人。

鲁迅曾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话虽说得有些绝对,但唐诗的整体水平很高却是无可置疑的。要读诗歌,唐诗当然是首选。但这么多唐诗,除非极少数做研究的学者,要全部读完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并非每一首唐诗都是好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读一些高质量的选本就可以了,前辈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因为唐诗浩繁,在唐代就出现了选本,以便于读书人阅读。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流传至今的还有十几种,比较著名的有崔融编《珠英集》、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等。到宋代以后,关于唐诗的选本当然更多,累积到今天,应该有几百上千种了。

既然选本有很多,到底哪些选本质量高、值得阅读呢?读者又面临了选择。我的建议是,首选两本书:《唐诗三百首》和《唐诗分类品赏》(中华书局,2019年1月)。

关于唐诗的选本,最有名、流传最广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这部书由乾隆年间的孙洙、徐兰英夫妇编选,实际收录77位诗人的311首诗。这部书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选录的诗作都是唐代知名诗人的代表作,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自诞生后,不断被翻刻、出版,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儿童的启蒙读物。其影响,甚至传到了海外。

不过,遗憾的是,正因为唐代的好诗很多,而《唐诗三百首》的容量有限,所以还有很多好诗未能入选。比如,唐诗中最优美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清代王闿运评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现代的闻一多称其:“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后来有一首管弦乐名曲名之为《春江花月夜》,也是因为这首诗的缘故。然而,《唐诗三百首》中没有这首诗。我们熟悉的李贺,就是被称为“诗鬼”的那位大诗人,传下来200多首诗,却一首未进《唐诗三百首》,还有晚唐著名诗人罗隐,也被《唐诗三百首》等选本遗漏了。

为什么有很多好诗人的好诗没入选呢?对于这个问题,前人也注意到了。清代道光年间的于庆元编《唐诗三百首续编》,罗汝怀编《唐诗六百首》,都是想弥补孙洙编《唐诗三百首》的不足,然而,其影响远不及孙本,流传也就有限。近代以来,研究诗词的专家学者人数不少,民间也大有人在,出版的选本、点评本也非常多。像李元洛的《唐诗分类品赏》这样真正见功底、有特色的读本,却不多见。

粗读李元洛这部书,感觉有两个鲜明特色:首先是眼光独到,别开生面。李元洛是当代颇有影响的诗词专家,他的学术功底深厚,著有诗学论著十几种,尤以《诗美学》与《诗国神游》为代表,建构了一个庞大的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体系。李元洛一生钟情于诗词,对于唐诗尤其如数家珍,所以他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是以儒家思想下的文学观为指导,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歌理念,强调的是教化功能。而李元洛视野开阔,不仅了解古今中外的诗学理论,而且有超越古人的视野,所以他把优秀的唐诗选出来,着重的是诗歌的美学,不让真正的好诗漏网。同时,他做了分门别类,大有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四篇,篇下又分小类:自然篇下分为时空、山水、田园、天时、植物、动物、环保;社会篇下分为为政、农事、工商、外事、贫富、贪腐、讽喻;人生篇下分为人心、生命、励志、读书、人才、情爱、闲适;艺术篇下分为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棋艺、其他……看看这些分类,包罗万象,也能感觉到李元洛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胸怀与眼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300余首精彩的唐诗,无一首与孙洙的选本重复。

第二个特色是选评结合,点评精到。唐诗选本,自殷璠编《河岳英灵集》,开创了既选又评的诗文批评范式。李元洛继承并发扬了这一形式,在选诗的同时,也做了精彩独到的点评。李元洛深厚的诗学造诣,在每一首诗的点评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读者理解作品,很有启发意义。李元洛还有另一管笔,擅写以诗词为中心的散文与游记,著有《绝句之旅》《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清诗之旅》等十几部文化散文集。作为学者型散文家,他已被写进了当代文学史教材。他文采斐然,旁征博引,在这部书里的点评亦如是,每一首诗的点评,也是一篇独立的千字文。如他分析白居易《鸟》一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体现了诗人博大的仁者之心。而古仁人之心,今天也可以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

美国19世纪思想家、散文家爱默生早就说过:“大自然好比人类生命舞台的背景,既适合喜剧,也适合悲剧。”茫茫宇宙中的小小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但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已成了人类今日的生存危机,污染水源空气,灭绝鸟兽虫鱼,砍伐森林,围垦湖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无异于自掘坟墓。

30多年来,传统文化在国内由边缘逐渐走向文化的中心,在诗词的研究与普及方面,南有李元洛,北有叶嘉莹——前者侧重诗,后者侧重词,像两只巨轮,同时推动着古典诗歌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播与影响。“南李北叶”,像古典诗词界的两颗巨星,他们的光芒点亮了无数读者的诗心与诗情。

以上从内容方面,对《唐诗分类品赏》一书作了简单介绍,若从书的制作上来说,纸张、印刷都不错。若说美中不足的话,主要是排版还有待改进。因为书是用来阅读的,排版与装订也应该为便于阅读而设计,如果一本书无法摊开,至少订口要多留一些空间,在把书翻开的时候,能够不费力地把一行文字读完。总之,瑕不掩瑜,这是一本难得的唐诗入门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