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域特色 给予政策扶持 打造品牌项目

建平县做强文化产业提升软实力

辽宁日报 2019年04月25日

本报讯 记者走进建平县文化产业的典型代表——杨氏皇宫绒绣厂,只见工艺传承人杨希彬正在指导工人刺绣。拼接、劈线、拼色工艺丰富了“东北派”绒绣艺术内容,经过再创造,巧妙地将形、色、神、光相结合,斜针、十字针、套针、小针、乱针、飘针、挑针、插针、抽布等几十种针法融合在一起,赋予产品丰富的艺术语言:风光旖旎的景色、古朴神秘的牛河梁、栩栩如生的人物等图案跃然在一匹匹布上,画面、光线、色彩柔和,粗犷中不失细腻,豪放中不失大气,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无尽的艺术享受。杨希彬告诉记者:“绒绣堪称国宝级艺术珍品,我们将其变为产业,广泛推广这项艺术,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欣赏绒绣、了解绒绣,也让绒绣艺术助推发展,更好地传承下去。”

为了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平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抢抓牛河梁文化申遗、高铁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注重发挥文化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充分释放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力开发打造品牌项目,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增长。

制定凸显地域特色的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聘请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结合历史文化遗产和现有的自然资源,根据建平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建平地方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中,既要设计好长期规划和近期建设的梯次关系,又要兼顾主要项目和次要项目的关联性。要像抓园区建设那样,引导投资创业者按照规划统一部署实施,协调开发建设,促进产业快速、稳健发展。

高标准建设牛河梁红山文化旅游景区。牛河梁红山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不仅是全县“十三五” 期间经济转型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也将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华人祭拜母祖圣地,是在世界上都要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旅游胜地。开工伊始,便本着在规划定位上面向世界,在建筑设计上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使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努力培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高牛河梁红山文化旅游景区、天秀山、喇嘛山等景区的建设质量、档次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剪纸、绒绣等特色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市场拓展能力, 积极树立建平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 推出一批具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具有建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此外,还要发展演艺、影视、生态旅游等新兴文化产业,不断丰富该县的文化产业业态。

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实现文化价值,文化旅游产业要融合发展。建平县拥有牛河梁红山文化、五连城、燕长城、惠州城四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喀喇沁右翼蒙古王陵、美公灵塔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平剪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文化企业, 开发具有建平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或产品,把历史文化成果商品化、规模化、市场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文化的价值与效益。引导文化旅游企业充分挖掘建平特色历史文化,提升自身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特色。

制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必须要有一套好的政策做保障。健全资金保障政策,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制定合理、有效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项目奖励等方式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对于投资较大,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予以资金倾斜。落实人才保障政策,培养和引进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在融资、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旅游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好一些实际问题。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好招商局的职能,坚持高标准、低门槛的引入原则,将招商对象重点确定为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化的文化旅游集团或公司。对于牛河梁红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可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既可以一次招商,也可以按照功能分区进行招商。对于大型园区建设项目,可采取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引资企业负责园区项目建设的办法,促进园区建设。设立出台相关政策,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

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宣传推介,走品牌发展之路。特别是要通过不同形式,做好做活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宣传,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通过向各大型活动及展会推荐文化精品,助推品牌效应的逐步形成。逐步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收入比重,尽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建平新兴的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樊瑞远 本报记者 张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