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月庵:诗书同辉 抒怀咏志

辽宁日报 2019年04月15日

本报记者 凌 鹤

楷书 七律 崂山一日游 蓬莱怀古

隶书 静观

篆书 咏南湖喷泉

草书 录高适诗

草书 书生意气未能无

楷书 五律 为七一党的诞辰而作

草书 七律 本溪水洞

草书 七律 蛇年岁首述怀

冯月庵为东北名宿,沈阳书法四老之一。其为人君子之风,终生不改向学本色,诗书兼善,学识宽博。其书法融会诸家形成自我风貌,楷草名世。所作楷书端严凝重,浑厚质朴;所作草书沉着痛快,纵横自然,气势流畅,刚劲挺秀。其诗歌情深意切,朴实而多新意。一生所作诗歌近千首,自书诗是其一大特色,诗词书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后人。

辽宁大学在70年校庆时,很多人提到辽宁大学书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冯月庵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在人们的心中,有些人永远不会离去。

幼承家学 广临名帖

冯月庵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晚清时任职文官,其父毕业于高等学堂,其母亦生于文化之家,知书达理。天资聪颖的冯月庵自幼即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且勤奋好学,5岁时已能背诵《千家诗》,识700余字,6岁入私塾,学习《四书》及唐诗等,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沈阳故宫研究员、书法家沈广杰介绍,冯月庵幼时刻苦临习欧体范本,其父对其学业严格督导,自小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并广临经典碑帖,涉猎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及汉隶和魏碑。《草书家冯月庵》一文介绍了他的这段学习经历:“冯月庵8岁时入公立学堂,除学习正常功课外,又向级任老师宿儒冯构岩学习古文、诗词和书法,此时冯月庵已能为乡里书写春联和家信。由于冯构岩对书法教学尤为勤恳,以身作则,利用午休时间率学生写大楷两张、小楷两百字,长年坚持,使全班学习书法蔚然成风。一次县视学来校,见教室墙上展览的大字,不相信是学生作品,特把冯月庵召到教员室当面书写,方感惊奇,离校时又带走数张,予以传扬。”及长,冯月庵亦师承王光烈、李东园等名师,曾自述:“余自幼秉承家训及导师教授,自6岁开始读书、习字十余载,工楷、草、篆、隶各体书法,并曾就时贤学诗词歌赋。”

冯月庵的书法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展览中展出并获奖,被收入《中国书法家墨迹精华》《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作品集》,并被录入1992年《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作品为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碑林所收藏及镌刻。《黄河碑林》、湘西《王夫之草堂》《沈阳北塔碑林》等均为其手迹。

书法融诸家成一家 诗歌朴厚多新意

东北文化名宿黄禹篇对冯月庵知之甚深:“月庵先生固以书法名世,其诗词以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慨,一一笔之于诗词咏叹间,其性情、风骨之所自在,情真韵切、神浑气灏,深得诗人之旨。若其书法之妙者,纵未能步钟王以争烈、钟卫索以竞爽,然能挹彼遗规,成吾楷则,自辟蹊径,独具面貌。吾不知其诗词以书法名耶,抑其书法以诗词名邪?”

冯月庵行书得益于《圣教序》和《兴福寺碑》,草书继承学习王羲之《十七帖》及智永《千字文》,又深得米芾遗风,并从《草诀歌》中领略草法。

辽宁省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卢林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与冯月庵交往频繁。那时,卢林在和平区文化馆从事书法组织工作,冯月庵每每风尘仆仆赶来参与活动,挥毫题字、敦促后学,每求必应、循循善诱,身体力行地积极传播弘扬中华书法艺术。卢林言及:“冯月庵作为辽沈地区著名书法家、诗人,为人敦厚讷言,是位谦谦君子。其擅诗词,精通格律,婉转莺声。他的书法多以草书示人,焕阁帖异彩,呈唐宋风神。楷法宗唐,雅俗共赏。转眼先生驾鹤20余年矣,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辽宁省书协顾问、著名书法篆刻家朱成国忆起上世纪70代末,在沈河书法班得识冯月庵先生,“清癯、儒雅,一身中山装,永远是那么洁净板正,那时他已是辽宁颇负盛誉的草书名家,平时虽不多言谈,但为人谦和可亲,对后学更是耐心指导,知无不言。一次去丹东五龙背参加省书协活动,坐小火车,木条硬座,其疲惫可知。先生一路和我谈书论艺,了无倦容,动情处声高手舞,引人注目……当时场景,几十年了犹历历如昨,难以忘怀。老辈风流,今已难觅,思之怅然。”

“冯月庵书法以草书为世人所重。胎息‘二王’,气韵生动。用笔下必有由,一丝不苟。古谓,草书之精绝者,拆开看全是点划,笔笔到位。先生之作,足以当之。对那些没有基本功、信笔涂鸦、笔势缭绕欠分明者,先生斥之为‘野狐禅’,愤愤然,深恶之。”

朱成国谈起冯月庵与锦州篆刻大家李世伟交好,李世伟为其刻“冯月庵五十后书”印章,精彩绝伦,为其珍爱。朱成国要来这方印拓,导引其在篆刻艺术上的长足发展。冯月庵对有才学的后辈谦诚相待、促进其提升,展现长者与学人之风。

冯月庵是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精通格律、善于用典、情真意切、可圈可点。他曾感叹:“余以78岁高龄,历尽沧桑,一生坎坷,伤时感事之作千余首,因历史原因所剩寥寥。所幸近20年来,西迁所至、南国览胜,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尚可忆起旧作。尤以近十余年来峰回路转、否极泰来,诗情豁达、奔放,于党、于国倍极关怀,‘寸心言不尽,存殁党恩多’等诗作尽情抒怀。”

其诗《赞歌行中国女排夺魁》:“英姿飒爽显身手,七战七捷夺魁首。女排疆场奋雄威,扣杀拼搏世无偶。动如霹雳静如山,纵横捭阖擅攻守。珠戏蛟龙腾波澜,处雨翻云摘星斗。狂欢四座赞中华,铁骨铮铮前未有。神州大地起风雷,石破天惊声一吼。红旗冉冉入晴空,高呼相告竞奔走。”《鹧鸪天·登楼》:“万木欣欣喜向荣,满城桃李醉春风。婆娑柳舞三春绿,烂漫花开十里红。莺上下,燕西东,蜂忙蝶闹逐芳丛。嗟诧莫遣韶光老,辜负青君造化功。”《登六和塔抒怀》:“楼台山外有楼台,此日登临亦壮哉。吴越青峰皆北向,海天潮涌自东来。夫差骄纵邦基处,勾践薪尝霸业开。千载兴亡频指顾,六和塔上暂徘徊。”《黄河颂》:“万里惊涛东入海,风流人物慨慷多。炎黄草创千秋业,尧禹基开九曲波。山际烟云通紫塞,水连秦晋溯银河。乘槎久宿张骞志,十亿天骄击楫歌。”

冯月庵在省政府任职期间,还曾主办、设计、施工过多次大型展览,如省政府“七一”献礼展、省及全国档案展等。曾担重任绘制东北区划图,现藏于省档案馆。

当今诸多辽沈书法名家皆曾受教于冯月庵,其艺术人生留下闪光的足迹。

艺术家简历

冯月庵(1915-1992年)

沈阳市人,宗名彩增,又名霁光,字月庵,后以字行,晚号澹安。

幼习书法、古文和诗词,1927年入沈阳师范学校,师承王光烈、李东园等,诗书益进。1933年任哈尔滨光裕学校校长,1955年任教辽宁省委机关业余大学,讲授中国古典文学,1963年入选沈阳书画研究会理事。擅多种书体,尤以楷、草见长。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专业报刊发表,被收入《中国书法百家墨迹精华》等多种专集,被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区收藏及被碑刻。四平战役烈士纪念碑、塔山阻击战纪念碑等悉出自其手笔。

工诗词,严于声韵,长于用典。有百余首诗词选辑于《夕阳明诗词选 》《沈阳文史研究资料》《沈水嘤鸣集》《国际书法展览贺诗贺词选》等。

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辽宁大学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新中国成立后于辽宁省政府任职。曾代表辽宁出席中华诗词协会第一次会议。

艺术微论

文以养墨不是老生常谈

本报记者 凌 鹤

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以文人书法占主流。在翰墨挥洒中流溢人文精神,彰显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与哲学的光华。几千年的光阴,书法不仅演绎着汉字艺术的发展史,也记录着一代代书法家继承传统,汲取文化精华,勇于创新,观照时代的成长史。那些史册留名、千古流芳的作品无一不蕴涵着文以养墨的沉厚与灵性。

文以养墨,养的是风骨学问,长的是识见。所谓文人风骨不激不厉,即是指一种由内而外的从容与自然,体现到线条、结构、章法布局,给人一种炉火纯青却毫不矫饰的审美愉悦。这种不激不厉是不忘初心的人生历练。

文以养墨,养的是人格修为,体悟中国哲学天人合一之道,由内而外地修身养德。如此,当面对世风的浮躁、功利欲望的利诱时,可保持冷静的思考与应有的判断和定力。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一种心灵养料与精神力量,艺术家相应的就要有高于普通大众的自我塑造与追求,体现于自身的艺术创作,产生出弘扬真善美的作品,引领时代新风。

我们媒体在选择报道艺术领域富有成就的艺术家时,尤为注重德艺双馨、文墨相兼。今人可从他们的成长历程和艺术实践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反思。历史上的苏东坡、吴昌硕、郑板桥等一代大家都是诗书画印皆精的人杰,他们尊敬前辈,奖掖后学,为人豁达,襟怀包容。辽沈地区已推出的书画名家,均以渊深学问和高超技艺名留史册,辉映后人。

文以养墨不是老生常谈,而是细水长流。文墨双辉,方臻妙境。专而博,且博而精,深厚的文化涵养造就的笔墨风采才会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