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烦苛之弊 施公平之策 开便利之门

——辽宁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纪实
辽宁日报 2019年04月08日

本报记者 孔爱群

开栏的话 1949-2019。转眼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七十华诞。

70年来,作为“共和国长子”,从为新中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立下卓越功勋,到走出“东北现象”泥淖,再到大力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辽宁人始终意志坚定、砥砺奋进,如大潮奔涌,波澜壮阔、绚丽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大力支持下,辽宁人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似东方风来,万象更新、生机无限。本报今起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全面反映我省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特别是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敬请关注。

“仅测量服务费这一项就省了94万元。”

年产60万吨铝材深加工项目,是葫芦岛铝业有限公司面向未来的重要布局。进行不动产测量,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按现行标准,这笔费用得108万元,但葫芦岛市城建交通集团只收14万元!”企业负责人说,如此“优惠”,当初压根儿没想到。

为啥这么做?

“这事儿得往长远看,今天给企业减负担,就是为明天的发展增动能。”建交集团负责人说。

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类似的故事,在我省正在多起来。

幸福感,来自政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市场经济,生产要素如水,在“无形之手”的引导下进行着“趋利性”流动。而人、财、物往哪里去,以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行政效能及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为主要内容的营商环境,是影响其走向的重要“河道”。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受计划经济进入较早、退出较晚影响,在我省少数干部中计划经济思维的遗迹犹存、遗痕犹在,具体表现在契约精神缺失、法治观念淡薄、干预经济过多、服务意识不强。前几年,媒体的一些批评之声,有的虽属夸大其词、失之偏颇,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辽宁的营商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面振兴需要相比、与群众期待相比,确实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毋庸讳言,2011年至2016年,辽宁经济增速之所以“一路向下”,营商环境是主因之一。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六项重点工作”之首的现实背景。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刀刃向内,立重典、出重拳。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