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引领新风尚 缅怀传承爱国情

——我省各地群众多种方式过清明
辽宁日报 2019年04月07日

本报记者 吕 丽 刘立杉 张继驰 高华庚

辽沈大地春意浓,梨花风起正清明。

举办清明诗会,在诵读经典中感怀浓浓家国情;参观红色展览,从革命故事中回望历史、汲取力量;走出家门,在绿水青山中亲近自然、感受生机;走进剧院,在传统戏剧中品中华礼仪,用明德引领风尚……

清明节期间,我省各地群众在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同时,还以各种庄重、文明的方式感受传统节日的新魅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传承优秀文化,用更多元、更现代的方式度过清明假期。

在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

4月5日,大连市民王晓英拿着打印好的诗稿早早地走出家门,“今天,我们‘魅力一声’诵读团举行清明诗会,我要早点儿过去准备”。

在诗会现场,记者看到,此次诵读的作品既有经典古诗词,也有现代诗歌,紧扣清明主题又结合时代特点,体现了“家国清明”这个传统节日永恒不变的文化内涵。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在悠扬古曲的伴奏下,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如同穿越时空的对话,传达出浓浓的亲情和爱国之情。

诗会组织者王学军告诉记者,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礼敬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亲近自然、品味春天的时节,更是传递亲情的牢固纽带,朗读经典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具仪式感。在清明节举办诗会,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奋斗豪情,也唤醒了整个集体的文化记忆、重塑了文化自信。

无独有偶,4月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诵读活动在盘锦市大洼区大洼街道生产社区举行。来自社区的党员、网格员、信息员、巾帼志愿者等诵读经典古诗,缅怀先烈、追思故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清明》《寒食野望吟》《清明即事》等一首首经典古诗,既展示了中华经典的不朽魅力,也唤起了人们感恩思源、缅怀先烈的思潮,营造出慎终追远的文化氛围。在场的居民纷纷表示,诵读活动在传承中华经典的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清明节。

清明节期间,大型现代辽剧《礼之恋》在营口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除了亲民的零票价,该剧在两个小时里带给观众的充实和震撼,让走进剧场观剧成为清明假期的新风尚。

《礼之恋》讲述了几个青年在“礼文化”的熏陶下改变、成长、成熟的故事,突出了中华礼仪文化对理想人格的塑造。这部辽剧安排在清明节期间演出并在地方台播放,使传统节日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得到很好的传承。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