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样板

——省政协“推进抚顺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利用”月度协商座谈会侧记
辽宁日报 2019年04月04日

本报记者 赵 静

“不能单就矿坑论矿坑,单为治理而治理。”“应成立省级推进平台,形成一体化决策机制。”“发展接续产业,做好民生保障。”4月3日,在省政协“推进抚顺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利用”月度协商座谈会上,部分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

岳永华委员认为,综合治理要搞好总体规划,实现多规合一,避免重复建设。当前首要工作是尽快做好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科学确定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影响半径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调查确定采煤影响区土壤种类和后期改变情况,合理确定土地用途;调查评价采煤沉陷区工程地质情况,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等。

中国工程院“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李国明认为, 应本着变“被动治理”为“主动利用”的原则研究露天矿矿坑利用新模式。目前课题组已经提出利用抚顺西露天矿坑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库或天然气调峰库、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战略方面重大项目的设想。他建议抚顺积极争取设立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创新试验区,先试先行,为国家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探索经验。

“生态经济是因,生态环境是果,种因才能得果。”长期从事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工作的专家田园认为,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必须结合抚顺经济转型实际来推进,从推动尾矿产业综合利用入手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经济为根因、生态环境为结果的良性循环体系。

张晨宇委员认为,应以“减量化、高效率、再利用、再循环、多元化”为思路,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推进生态转型、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他建议以西露天矿综合整治为核心,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原则进行生态恢复和旅游开发,实施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矸石舍场综合利用、生态修复及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综合治理整治工程,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变采煤沉陷地为生态宜居乐园。

吴利薇委员认为,要解决好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利用的问题,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她建议成立由省政府主导的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利用议事机构,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在推进西露天矿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抚矿集团实际,形成既符合企业实际,又符合综合治理要求的科学方案,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综合治理最优化。

“历史遗留问题只有通过发展的方式来解决。”抚顺市政协委员苏丹建议,按照“产业+民生+生态”的原则,重点将新型能源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产业、绿色健康产业、特色旅游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抚顺接续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积极培育城市转型发展新动能,使抚顺成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典范、废弃矿坑“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典范、城市生态修复和接续产业发展的典范。

与会的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将认真吸纳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扎实推进抚顺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