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营官兵违抗军令向日寇开枪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28日

本报记者 贾知梅 文\摄

郑英杰观察北大营遗址墙上的青砖。

小志愿者们参演“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排演的抗战舞台剧《黑土英魂》。

提示

“敌人侵吾国土,攻吾兵营,斯可忍,则国格、人格全无法维持。而且现在官兵愤慨,都愿与北大营共存亡。敌人正在炮击本团营房,本团官兵势不能持枪待毙……”1931年9月18日晚,北大营守军独立第七旅六二O团团长王铁汉听到电话那头“不准抵抗”的命令时愤然脱口而出。随后,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打响了。

见证“九一八”

在沈阳市,遍布着50余处抗战遗址遗迹,其中,北大营抗战遗址十分重要,因为,它是“抗战第一枪”的历史见证。

北大营始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这一年,清政府在东北正式设立行省,首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遏制日本势力在东北的扩张,决定修建北大营,选址距古城北门外4公里,西距“中东南满支线”(后名为中长路)300米,南距“九一八”事变爆发地柳条湖村500米。整个营区接近正方形,各边均为2000米。

北大营建成后,一直是驻兵重地,成为保卫沈阳的北面屏障。

今天,提起北大营,人们都会想到“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发生在沈阳城里的暴行,是辽宁人乃至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伤痛。与伤痛并存的,是未冷的激情。那一夜,一声枪响撕破北大营的夜空。那是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打响的第一枪。

因此,北大营抗战遗址独特而厚重且不可复制。“北大营”三个字,不仅对传承抗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抗战精神的彰显。中国抗战的记忆里,不能没有北大营。

因此,今天,我们再次“回到”北大营。从那里出发,回顾近代东北的历史沧桑,讴歌守卫国土者的英勇本色和牺牲精神。

北大营营房遗址

寻找遗迹

2月26日上午9时50分,在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距离开馆还有10分钟的时间,门口已经有不少参观者在门外等候。

“您知道北大营营房遗址怎么走吗?”记者随机打听了20多个人,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知道有个北大营,但是营房遗址在哪,没有人能说得清。10点刚过,记者事先约好的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沈阳历史遗迹研究者郑英杰如约而至。“离这儿不远,大概就3公里左右,我带你过去。”郑英杰指着自己的电动自行车。

郑英杰轻车熟路,拐了六七个弯、十来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地方。记者注意到,附近的路牌上写着柳林街2号。停下电动自行车,步行穿过两趟平房,郑英杰抬起手指着平房接近房顶处挂着的一块保护标志说:“就是这里了。”

从2005年开始寻找,执著地找了五年,2010年11月5日发现这里的那天,郑英杰十分兴奋。“我当天一大早是来逛早市的,不由自主地又四处转转,心想万一能发现点什么线索呢。果然,当我走到柳林街的尽头,发现有一个部队的家属院,过去从来没进去过,刚进院门不远处左手边有个凉亭,再走几十米看到一片平房,在平房之间穿行时居然发现了青砖建筑,这马上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仔细查看共有三趟房是砖木结构建筑,墙体全都是用青砖砌的,上面还覆盖着黑色铁皮瓦。这些外观特征,和东北讲武堂的老建筑有些相像。”随后,郑英杰走访了这里的几位老住户,据老人们说,至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就是由十多趟营房组成的老军营。回到家后,郑英杰在地图里找到了这处老建筑的位置,又和手里的几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老地图进行了对照,初步判断这座建筑的位置与当时北大营守军独立第七旅六一九团的驻扎地相对应。

2011年9月,郑英杰与辽宁省委党校原文史部主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顾问王建学,“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井晓光,辽宁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洁,再次来到这片平房区调查、鉴定。“当时我去看了以后,发现北大营遗址有三个特点,一是青砖,19世纪末20世纪初,沈阳的建筑都是青砖建造;第二个是铁皮瓦,对于军队营房来说,铁皮瓦具有隐蔽性,而且结实;再有,这里的建筑也符合营房是一大排的特点,窗户一个接着一个……” 王建学说,最终经过召开“北大营遗址保护论证会”,2012年9月,北大营营房遗址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14年10月,北大营营房遗址又入选辽宁省公布的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9月,中宣部批复,明确表示要积极推动将北大营遗址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北大营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正在得到国家重视。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危急时刻

北大营营房遗址依然伫立于柳林街2号,它时刻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1931年9月18日的那个夜晚,这不仅是中日历史上最值得回忆并警示后世的重要的一天,也是值得全世界记忆并警钟长鸣的日子。

记者缓缓走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内,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串起了“九一八”事变之夜的回忆:

当晚10点多,日军向北大营发起进攻时,北大营守军独立第七旅六二⚪团团长王铁汉听到北大营方向传来巨大的爆炸声,从家中迅速穿好军装,飞身上马赶回北大营,然而多次请示却得到“不准抵抗”的命令,翌日凌晨面对愈加密集的枪炮声,王铁汉断然率部奋起还击、打响反抗的第一枪,并击毙日军2人、打伤23人。博物馆内的另一张照片直接佐证了王铁汉打响反击第一枪的战果:日军为被北大营官兵击毙的新国六三修筑的墓碑。

危急时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黄显声命令警察部队主动与日军迎战,三经路警察署、商埠三分局、南市场等处的警察大队和公安分队抵抗日军进攻。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还展出了一架风琴、一部照相机,这是被誉为“九君子”的九位爱国志士留下的物品。1931年9月19日,“九一八”事变作为重大议题正式进入国联日程。日本代表百般狡辩,中国代表强烈请求公断。“九君子”有组织、有成效地揭露日本侵略真相,开展国联外交,为李顿调查团完成《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提供了日军侵华罪证,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首次对“九一八”事变及伪满洲国定性。

除此之外,在“九一八”事变之夜,身居沈阳前线的中共满洲省委基于对形势的敏锐判断,连夜起草并于9月19日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声讨日本侵略行径的第一篇战斗檄文,为中国抗日战争吹响了号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中流砥柱作用。

同时,“九一八”事变迫使东北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但东北大学的师生并没有因流亡而屈服,部分学生积极参加义勇军,抗日救国。其中的典型代表苗可秀和几名东北大学同学一起组织建立了以学生和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少年铁血军”……

钢材市场临时建筑

永久留存

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去往北大营遗址的路上,记者路过一个钢材市场时看到一片临时建筑。

根据“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的介绍,按照初步规划方案,未来在这里将建设北大营抗战遗址纪念馆纪念广场。

“我们将积极推动北大营抗战遗址纪念馆的建设,进行史实的再挖掘整理以及文物的征集。我们计划在纪念广场上做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以突出第一枪的历史史实。”范丽红介绍说。

目前北大营抗战遗址纪念馆的总体规划分为三期建设,由遗址复原区、纪念广场区和主展馆区组成。其中,北大营遗址三栋营房及南区域作为遗址复原区,占地约3万平方米;遗址复原区北部的部分建筑用作北大营抗战纪念馆主展馆等,占地9万平方米;纪念广场区位于遗址复原区和展馆东侧,占地约11万平方米。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招标、策划工作,未来的纪念馆将会既体现中国抗战的元素,也体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未来北大营的建设有国际性,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范丽红深感责任重大,北大营抗战遗址记录了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开始的历史瞬间,为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二战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与此同时,历经百年的北大营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缩影,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据悉,北大营抗战遗址纪念馆开放后,沈阳市还计划将该馆和皇姑屯事件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陈列馆等抗战纪念设施进一步整合,实施规范提升工程,共同发挥沈阳市抗战历史资源的群体优势,讲好抗战故事,彰显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杰出贡献,充分发挥抗战纪念设施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延伸

“我演王铁汉”

2月26日8点半刚过,“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办公区附近,就开始有一些孩子向这里聚集。

这天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推出的抗战舞台剧《黑土英魂》联排的日子。

为了让这部舞台剧能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成功展演,13名小演员半年前就开始分头熟悉剧本、练习台词,今天所有演员在一起联排还是头一次。

联排开始前,在剧中担任旁白的沈阳铁路五小长白分校五年三班的宋香仪认真地练习着,“我们这部抗战舞台剧《黑土英魂》,通过四幕:“九一八”之夜、巾帼英烈李贵顺、寻找真相、我的中国娘,来展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积极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事迹。”

剧中的小演员大部分都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志愿者,扮演王铁汉的小演员是大东区杏坛小学教育集团六年级的戴冠宸。

戴冠宸从上三年级开始就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当起了小志愿者。说起自己在舞台剧中的角色,小冠宸一脸自豪,“我演王铁汉,我特别崇拜他,我们都知道军令如山,他居然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拿起手中的枪带领部下抵抗日军的侵略,我佩服他的这种勇气,我能演王铁汉觉得特别荣幸!”

韩啸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教部的一名讲解员,也是抗战舞台剧《黑土英魂》的执行导演。

联排现场,韩啸认真带领演员们衔接剧情、把握角色。说起排演这部舞台剧的初衷,他说主要想以多种方式让民众更加了解这段历史,让观众看后记忆更加深刻。

“孩子们通过参演舞台剧,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当年我们抗日英烈不怕牺牲、抗战到底的民族精神,让他们明白我们如今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韩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