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干部要把功夫下在平时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28日

沈小平

为治以知人为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坚持知事识人,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了解干部。这一规定,着眼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对干部日常表现了解不够的问题,全面总结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知事识人体系的一贯要求,对于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识别干部是长期的、持续的,仅靠一次两次的接触就想全面了解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看、长久看,看经常、看长久。坚决克服“急上马”“走过场”“临阵磨枪”现象,通过丰富识别干部的方法手段、拉大考核工作的时空框架,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广泛接触干部,多与干部谈心谈话,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平时了解,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识别干部。只有把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分析评价的主要依据,才能真正掌握干部工作实绩、作风表现、廉政建设、群众反映等情况,识准干部、用好干部。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重大关头、关键时刻往往事发突然、关系全局、影响深远,更能够集中、全面、真实地检验干部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是识别、发现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契机。看一个干部的德才素质,很重要的就是通过看他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上的表现,观察其立场、魄力、举措和决断。重点看干部在重大关头是否立场坚定,紧急任务面前是否推诿躲让,复杂问题面前是否退避退缩,荣誉面前是否争先恐后等,以强化对其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情况的了解和把握。实践证明,注意观察干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的表现,就能让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脱颖而出,甄别排除那种遇到风险和挑战退缩推诿的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常言道:“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干部干得好不好,平常表现怎么样,是不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干好事,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体会最真切、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尤其需要加深对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圈、朋友圈、家庭圈的考察,深入工作单位、居民小区、左邻右舍,听真言、摸实情,既在“大事”上看德,又在“小节”中察德,切实把干部的日常表现了解和掌握准。要把评价干部的标准和尺子交给群众,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拉家常,让群众愿意对干部的现实表现说真话,让群众给干部“画像”“打分”。唯有如此,才能对干部知根知底、知长知短。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把识人辨才、考核评价的功夫下在平时,全面准确掌握干部的德才表现,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人岗相适,真正将“带病”干部拒之门外,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干部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