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变”了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28日

本报记者 张 昕

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加学雷锋快闪活动的丁慧,美丽的脸庞上更添了几分成熟和自信。

锦州医科大学以丁慧的名字命名成立了爱心团队,丁慧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志愿服务。

3月初,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广场上,参加学雷锋快闪活动的丁慧拉着几个孩子的手一路向前,面对镜头,她带着自信的笑容,脚步坚定。从抗拒站在聚光灯下,到坦然接受大众的关注,再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这名刚过20岁的“最美大学生”,“变”了不少。

平凡最美

辽宁人一次次用自己的善举向全国证明了自己的形象。

2018年1 月 8 日上午9点,沈阳北站地区的环卫工人正在清理积雪。三名外卖小哥给他们送来了粥和矿泉水。原来,在附近银行工作的吴女士上班路上看到环卫工人们奋力铲雪,随即拿出手机在外卖平台订了 50 份粥,备注上写明“送给惠工广场附近辛勤扫雪的工人”。吴女士不知道的是,粥店老板被她的举动所感动,又为每份粥免费配了一瓶矿泉水,而三名外卖小哥也被这样的善举感染了,他们放弃继续接单,为的是有充裕的时间让环卫工人们尽快喝上热粥。

2018年5月8日,记者回访沈阳一家浴池的经营者安树堂。多年前因浴池拆迁,他在浴池旧址“蹲守”一个多月,集中返还顾客折合4万多元的澡票退款。2018年,安树堂的连锁浴池开得风生水起,他印了2万张免费澡票,免费提供给环卫工人和残疾人使用。

2018年7月下旬毕业季,沈阳工业大学81名教职工组成“爱伴你行”爱心车队,用自己的私家车义务为2018届毕业生送站。毕业生提前约车,老师们准时守候在寝室楼下,将学生们送到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离别的旅途,前往各地的毕业生感受着来自母校的丝丝温暖。

还有丁慧、张善哲、李铁、岳永峰……

他们都是社会上最普通的一分子,作为局中之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小小善举,对他人、对社会有多么大的价值,甚至通过观众、读者、网友们的口口相传,变成轰动一时的大事件。平凡人的瞬间闪光,让他们成为让人竖起大拇指的草根英雄。

我们说一座城市是发达的,衡量标准不仅仅是它的GDP,还有它的文明程度,来自一个个普通市民的文明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是老人摔倒无人扶、路边求助无人帮,还是危难之时总有人显身手,用爱心、善举形成一个个正能量的阵地。细节中看素质,细节中显真情,辽沈大地上,正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小善举,折射出一座座城市的大文明。

辽宁人的基因里流淌着诚信、实在、善良、豪爽的血液。我们身边层出不穷的凡人善举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赋予了辽宁满满的正能量;他们,诠释了真善美;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让辽宁人的文化性格更加凸显。

其实,我们每一个个体,在这个社会都是平凡的人。我们的内心,都有对友善互助的渴求。这也是目前全国各地的凡人善举总是能迅速在媒体、网络爆红的原因。因此,凡人善举更容易被接受、被感染、被效仿。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就会提升彼此的文明程度,让正能量充盈整个城市,让正能量更接地气。

花香蝶自来。目前,我省正在打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持久战。一项项新政密集出台,一条条新规持续发力,而好的人文环境,也是留住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必要条件。层出不穷的凡人善举,提升了辽宁的品位和层次,也一定会得到投资者的关注,从而加快辽宁经济建设的发展。

凡人善举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们有理由相信,辽沈大地会不断涌现出像丁慧、岳永峰这样的凡人善举,他们的爱心,像一束束阳光,直抵心底,温暖着一座座城市。

锦州南站

突然变成网红

1月,参加“辽宁好人”2018年度盛典;2月16日,参加“让爱多一度”公益活动;2月28日,作为“锦州百姓满意的十大事件”颁奖嘉宾;3月5日,参加学雷锋快闪活动;3月6日,跟随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丁慧爱心团队”走进社区;3月8日,参加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形象大使、颁奖嘉宾、讲述者……丁慧用了半年多时间,适应了在各个身份之间转换的生活状态。

1998年出生的丁慧是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护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大二的期末考试后,丁慧因一次救人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次救人的过程,丁慧至今记忆犹新。

记者和丁慧再次来到锦州南站,站在站台里,丁慧回忆说,在救人的前一天,她和同学聊天时说起学过的急救知识,大伙儿都说:“我们做实验用的是假人,不能算是真正的实践。”巧合的是,第二天,丁慧就在火车站真实体验了一次急救行动。

2018年7月19日,丁慧在锦州南站将小便失禁,呼吸已经停止,呼叫无反应的崔姓老人抢救过来。她接连做了4组心肺复苏,边做边大声喊:“爷爷,醒醒,爷爷,坚持住。”老人慢慢有了意识。又过了一会儿,120救护车赶到。丁慧从紧张的气氛中舒缓过来,拿出手机一看,自己乘坐的那班高铁已经开走半个多小时了。锦州南站的工作人员给她安排了最近一班高铁,换票的时候,他们悄悄记下了她的学生证信息。

上了火车,丁慧才想起给家里打电话。她轻描淡写地告诉父母,自己在车站救了一位老人,晚一会儿到家。电话另一头,丁慧的父亲“哦”了一声,没多说什么。之后的几天,当各路媒体蜂拥而至时,丁慧的父亲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变成了网上热传的“最美大学生”。把丁慧救人的视频看了好几遍后,他喃喃地说:“这是我女儿吗?”

丁慧是家中的独生女。在父母眼里,女儿一直是个文静、朴实的小女孩。而救人事件发生后,父母眼中的小女孩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

锦州医科大学

聚光灯下的焦虑

救人事件发生的第二天,锦州南站工作人员把一封感谢信和十几分钟的救人视频一起送到了锦州医科大学。消息被发到互联网上后,网友纷纷转发,一时间,成千上万条评论铺天盖地而来。当天下午,丁慧从微信朋友圈中意外地发现,老师、同学都在转发她在车站救人的视频,各种点赞让丁慧着实吓了一跳。

媒体反应迅速,有的直接找到了丁慧家。从未与媒体打过交道的丁慧有些发蒙。面对媒体,她想躲避。“我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大肆宣扬。”丁慧担忧有人质疑她在炒作自己,甚至感到有些害怕。“如果媒体一直把我罩在聚光灯下,学校的同学们会不会疏远我?”丁慧回忆着当时的忐忑心情。

开学后,丁慧找到老师,表示自己不想再接受采访,也不想继续扩大影响。对于自己成了“名人”,丁慧感到有点儿不自在,一度不想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不想过受人瞩目的生活,她想回到过去简简单单、最平凡的校园生活中。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党委工作部部长唐圆圆告诉记者,在全国掀起传播辽宁“最美大学生”的舆论高潮中,确实有人质疑她的行为,比如急救的动作是否标准等。这些声音让丁慧感到了压力。但唐圆圆认为,丁慧的义举向全国人民彰显出辽宁大学生的形象,生动诠释了平凡人的善举,是2018年最温暖的记忆之一,应当广泛宣传。唐圆圆说:“‘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媒体并不是仅仅宣传丁慧个人,而是希望通过她引领社会正能量,影响更多青年。”

为了给丁慧积极的引导,唐圆圆和她交流了几次。唐圆圆说,新闻报道产生巨大影响力,这正说明人心向善,人人渴望在遇到困难时有人伸出援手。

渐渐地,丁慧开始成熟地面对改变。现在,她已经能够坦然接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她觉得,参加了这么多公益活动后,自己有了更多责任感。

丁慧家附近的甜品店

正能量是甜的

采访丁慧之前,记者因女儿生病临时爽约了。丁慧给记者发来一条微信,说:“天气比较冷,注意孩子的保暖,让孩子多喝一些温开水促进代谢。”这句简单而温馨的问候,让人心生暖意,更让记者对这位善良的姑娘多了几分亲切感。

采访的其中一个地点是在丁慧家附近。和同龄女生一样,丁慧爱逛街、爱运动,坐在甜品店里,她边吃蛋糕边跟记者聊天,就是一个青春靓丽的大学生该有的模样。谈到心态的变化,丁慧说自己成熟了不少。她告诉记者,每次参加公益活动,心里都是暖暖的,“原来生活中的正能量是甜的,或许我救人那件事,在别人心里也留下了相同的感受吧”。

2018年年末,丁慧以《守护生命,大爱无疆》为主题参加了辽宁省大学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主题演讲比赛。这是她第一次站在舞台上演讲。从救人事件开始,丁慧经历了很多第一次,每一次都帮助她迅速成长。

锦州医科大学设立了“丁慧爱心基金”,1万元的基金是丁慧捐献的院长奖学金。救人事件后,丁慧把所有奖金都捐献出来,用于帮助别人。对此,她说,社会各界给予她很多荣誉,这些荣誉,不仅仅属于她个人,更应该属于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如果不是老师教会我急救知识,面对生命垂危的老人,我也会束手无策。”丁慧说,“最美大学生”的称号对她是一种激励,推动她做得更好。丁慧所在的学院还以她的名字命名成立了爱心团队,她也多次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农村小学看望留守儿童……

更重要的是,经过此次救人事件,丁慧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了准确的定位。她说,以前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救死扶伤离自己有些遥远,但通过救助老人,她对医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现在,丁慧比过去更加努力学习,她给自己设定的近期目标是考研。“我是学医的大学生,救人是我的责任。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健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每一户人家的幸福,今后我会努力学习,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

感谢丁慧,祝福丁慧。相信未来,“最美大学生”也会成为“最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