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精神贫困“穷根” 应从精准入手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26日

李万东

建昌县日前召开全县脱贫攻坚大会,其中有一个特别环节——对28个脱贫示范户进行隆重表彰。建昌县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就是要大张旗鼓地树立‘勤劳致富光荣’的鲜明导向”。

鏖战贫困、共建小康,可谓全党齐心、举国努力。可在大家勠力奋斗的当下,却暴露出不少问题。一些进取意识不强的贫困户自嘲“我是穷人我怕谁”,在旁人抓紧时间奔富路的时候,依然“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极少数贫困户对扶贫政策存在误读,认为国家扶持、党员扶助是理所当然。

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啃硬骨头、蹚深水区”的关键时期,一些贫困者难以脱贫,很大程度上并非客观原因,而是主观因素的影响。梳理上述现象,不难发现几种情况:有人是努力过,失败了,缺少再次站起来的信心;有人是见到利益就想争,遇到帮扶就想要;有人是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有人是依赖性太强,坐等天上掉馅饼……总之,这些人穷在物质的表面,根子却是在精神层面。

脱贫路上宜自强。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精准扶贫工作也不例外。要真正实现“真贫一个不漏、假贫一个不留、返贫一个不丢”的整体脱贫,必须彻底拔除精神贫困的“穷根”。

拔精神贫困“穷根”应从精准入手,这就要求扶贫工作和帮扶方式不能简单化。调动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需要发挥乡村基层组织、驻村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等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作用,对困难群众精神上的贫困分类施策、靶向治疗。我们要为贫困群众提供勤劳致富的范本,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我们要耐心并细致地讲事实、摆道理,扶贫决不是养贫助懒,“幸福不会从天降,小康社会等不来”“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让他们不甘于贫困、不甘于现状、不迷失方向,树立起“安于贫穷可耻,劳动致富光荣”的荣辱观。另外,在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的前提下,加大物质帮扶力度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让贫困群众具有增收渠道、致富条件。

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在发展上扶持。只要我们同心所向,并肩以往,一定可以激活贫困地区沉睡的资源,为贫困人口找到增收致富的道路,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本栏邮箱:

lnrbbf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