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商 越
辽代铜钱
辽金时期的铁斧
瓷马
坩埚遗址及出土文物。
出土20多个冶炼用坩埚,里面有生铁残渣和木炭
2018年6月初,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进驻康平县沙金台蒙古族满族乡西扎哈气村对辽金大型房屋遗址进行勘探。
西扎哈气遗址考古领队、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栋告诉记者,经发掘,发现该遗址地层自上而下分为3层,最上面一层,是浅黄褐色沙土层,厚15厘米到30厘米,土质沙性较大,包含少量白瓷片和泥质灰陶片等,应为近现代耕土层;第二层,是灰褐色沙土层,厚30 厘米到60厘米,土质沙性较大,包含数量较多的辽金时期陶瓷片,时代大体在辽代后期至金代前期;第三层是黄褐色黏土层,厚10厘米至20厘米,包含少量泥质灰陶片等,时代大体在辽代早中期。
随着清理的深入,两处房间内相继出土了20多个金属加工铸造使用的坩埚(地炉),以及铁刀、铁斧、铁蒺藜、铁箭镞、铁钉等铁器,完全超出了大家原来的想象。考古人员仔细观察坩埚旁的土壤,土壤呈红褐色,用吸铁石检测一下,吸附上来很多铁屑——这20多个坩埚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为精确检验,考古人员将其中两个坩埚打包,运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做进一步的化验分析。
很快,化验分析数据出来了。结果显示,坩埚内发现了生铁残渣和木炭,证明这些坩埚是用来提炼生铁的。但据考古人员分析,因遗址没有冶炼用大型高温炼炉,所以加工温度不高;遗址附近还有一条利民河,靠近水源,可供加工铸造之需。根据现场出土的一系列工艺复杂的小件铁器,如铁蒺藜、铁箭镞等兵器,铁刀、铁斧等工具,铁环、铁锁、铁钉等生活用具来看,遗址还有加工铸造铁器的可能。
出土“熙宁元宝”陶制钱模,及北宋、辽金铜钱
在接下来的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发掘出60余枚铜钱,尤以一个陶罐里盛装的铜钱最多,基本都是北宋中晚期铜钱,年号有“太平兴国”“熙宁”“皇祐”“元丰”“崇宁”等,其中还发现辽代天祚帝时期的“乾统元宝”钱和金代海陵王时期“正隆元宝”钱各一枚,还意外出土了一个“熙宁元宝”陶制钱模,是沈阳地区首次发现,令大家无比振奋。
“因为北方缺少铜矿,所以辽金自产钱币数量较少。”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赵晓刚告诉记者,辽代实行年号钱制,皇帝即位或改元时便铸造货币。辽铸钱的主要目的不是流通,而是为了显示皇权,其政治目的远远大于实用价值。辽代钱币的铸造权掌握在官府泉帛司,每年铸造的钱币数量较少。辽代商品交易通用的钱币,大多是从五代及北宋输入的铜钱。
据《中国北方民族货币史》记载:在最强盛时的辽景宗时期,辽景宗置铸钱院,岁铸钱500贯(1000枚钱为一贯),较之同时期宋神宗岁铸600余万贯,相差甚巨。为此,辽道宗曾下诏,禁止辽钱出境,严禁私铸铜器。此次发现的“乾统元宝”钱,是辽国自己铸造的货币,因为数量稀有,所以更显珍贵。“澶渊之盟”后,辽宋开展榷场贸易,南北商品交易往来频繁,宋钱因此得以不断流入辽境。
金代的钱币制度沿袭宋朝。起初通用辽、宋前朝旧钱,直至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才开始设钱监铸造钱币。后来,由于“岁铸钱14万余贯,而岁所需费乃至80余万贯”,完颜亮曾一度下诏,罢代州、曲阳二钱监,停止铸钱。据考证,金在正隆、 大定年间 ( 1156年—1189年)铸钱数量颇多,因此至今遗存略多,但别的年号钱铸得不多,遗存也少。
林栋分析,因为钱币中最晚的年代是金海陵王时期的“正隆元宝”,为金代中期,因此推断,西扎哈气遗址两座房址时代为金中期。根据出土的陶制钱模及大量北宋、辽金铜钱,有人猜测,这里曾经是辽金造币厂遗址。林栋认为,目前遗址全貌还没有完全揭开,已开掘的房址破坏十分严重,仅保存少部分墙基、柱础石、烟道、金属铸造加工遗迹和用火遗迹等,在金代地层下,还叠压有辽代的地层,下面也发现有坩埚遗存,因此判断,在辽金短时期内,这里被古人重复利用,很有可能在辽代也是加工作坊。
初步判断:辽金综合性手工业作坊遗址
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西扎哈气遗址还相继出土了陶、瓷、玉、石、骨、料等各类小件手工艺品、装饰品和生活用品,种类丰富、工艺复杂精美。林栋逐一向记者展示介绍:看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褐陶为主,器型有罐、盆、碗等生活用具和纺轮、球等小型工具。出土的瓷器主要是白瓷,以本地产的粗白瓷居多,另有少量酱釉、黄釉瓷器,此外还有一部分河北定窑产细白瓷,器型有碗、盘等生活用具,从这些定窑白瓷的口沿造型来看,带有金代风格,因此进一步印证,西扎哈气遗址时代为金代中期。
在出土的器物中,有一件淡黄色的瓷质小马,造型非常可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细看这件小瓷马,长和高各5厘米左右,后背有斑点装饰,形象生动小巧。“这是辽金时期孩子玩的小玩具。”林栋说。
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骨角器,如骨牙刷、骨篦、骨簪、骨针等。记者注意到,辽金时期这款手柄式骨牙刷,跟如今我们使用的牙刷造型非常相似,牙刷头部共有长12排、宽4排的毛孔,可用来安放马尾毛等,不过因年代久远,牙刷毛已经无处可寻。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牙刷发明于中国。在南宋时期,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当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数行,上植马尾,和当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此次出土的骨牙刷正好证实了当年的情形。
在发现的金属制品中,有两件小兵器很能考验工匠的制作手艺。出土的铁蒺藜,都只有4厘米宽,是古代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有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用以迟滞敌军行动。在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另一件小兵器——铁箭镞,也是古代战争中消耗量较大的作战武器。辽金时期,盛行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射柳比赛,这种铁箭镞能射断柳枝。
遗址中还发现有玉球、玉环、鱼形玛瑙配饰、石制围棋子等玉石器,以及有明显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加工废料、准备钻孔的料珠半成品等,因此考古专家初步认定,遗址的性质应为金属、骨器、石器、料器等原材料加工制作的综合性手工业生产加工作坊。
“金代手工业生产如陶瓷、矿冶、铸造、造纸、印刷等,历经战乱与复苏都有发展。” 赵晓刚告诉记者,女真族盛行炼铁。金朝建立后,冶铁业在北方地区继续发展,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而金代陶瓷业因为有辽朝、宋朝的基础,也比较发达。此次西扎哈气遗址发掘出土一批丰富的辽金遗物,进一步丰富了张家窑林场地区的辽金文化内涵。目前对遗址的发掘可见,在金代遗迹下还叠压有辽代文化层和遗迹,有待考古人员进一步发掘,探索其中奥秘。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