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朝阳华兴万达轮胎有限公司,有一支由范天博教授等5名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自企业与沈阳化工大学开展技术合作以来,作为柔性引进的域外人才,专家团队已经在调整内胎填料配比、提高胶料性能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据了解,目前北票市已柔性引进域外人才653人。
近年来,北票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朝阳市“161”工程,采取“三抓”措施,强力推进大学进园区工程,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抓顶层设计,实施“1357”人才工程。即新建10家以上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与3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与大学科研院所签订50个合作项目;转化科技成果7项以上。为推动“1357”人才工程,市委常委带队深入41家规模以上企业,积极调研掌握企业需求方向,对企业发展态势、人才需求作详细摸底。出台了《关于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的工作方案》,确定39名领导干部联系39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人才,营造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保障机制,设立每年5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年来,促成31家企业与21所大学签约项目协议41个,柔性引进32支专家团队共计210人。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学会服务站3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处,转化科技成果8项。
抓人才格局,打造“一院两中心两联盟”服务机构。“一院”即北票市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3名涉农领域教授为名誉院长,通过设立10个乡村课题进行研究,开展工作;“两中心”即汽摩配产业研发服务中心和矿产品加工研发服务中心,根据矿产资源和汽摩配产业发展需求,与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大学科技人才力量助力产业发展;“两联盟”即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致力打造产、学、研、用多赢的产业平台,实现要素的有效融合与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高校科技人才资源共享。
抓校企合作,创新“4+4”多元对接模式。采取“政府+大学”“园区+大学”“企业+大学”“企业+专家”等多种模式,全力推动园区、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在“政府+大学”方面,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成功举办“大学进园区”启动签约仪式,签署校地、校企合作协议33项。通过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咨询服务、成果转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形成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共享与互动,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在“园区+大学”方面,全面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能力,经济开发区与沈阳工业、沈阳理工等5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集聚人才科技力量。去年4月,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团队到大黑山旅游景区举行基地启动仪式,现已完成植物种类分布调查,正在进行研学课程设计;在“企业+大学”方面,重点依托产业优势,抓对接,组织宏发、万达等企业赴北京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大学开展项目对接,参加“民营企业高校行”“海外学子创业周”等高水平的产学研活动,达成合作项目41项。华兴万达与沈阳化工大学签署了内胎胶料制备研究项目合作协议。辽宁秉航非晶科技有限公司消化吸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晶合金材料加工技术,同时与辽宁科技大学共建研发中心,有效推动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在“企业+专家”方面,突出柔性引才,发挥政府职能,为企业牵线搭桥,利用教育厅帮扶契机和企业自主性,注入人才新鲜血液。
王 超 张炜东 本报记者 张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