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里 “绣”出咱们的脱贫路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22日

本报记者 张 辉

孤家子村村民在扶贫车间里交流满绣技艺。 张炜东 摄

“心细一些,这活儿还是好上手的,也不耽误农活。绣一片儿488块钱,一个月下来咋也挣个一两千块钱呢!”正是春分时节,在位于北票市大板镇下烧锅村的沈阳盛京满绣技艺扶贫车间,忙碌之余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玉琴说起眼前的这份工作,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这个扶贫车间是朝阳市委办驻大板镇第一副书记杨志勇从沈阳盛京满绣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系引进的,共带动下烧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

在这个镇的孤家子村,20余名贫困群众进入扶贫车间进行培训学习。两个村与盛京满绣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公司负责技术、原材料和销售。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后,两个村年可实现产值5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至1.5万元。

“家中再有,不如一技在手”。在与大板镇相邻的章吉营乡三官营村,同样有着一家加工服装的扶贫工厂,主要代加工安踏、李宁等品牌产品,安置本地40名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至3万元。工厂按照利润的20%给村民分红,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38人,每户年分红500元。“在服装厂打工一年能收入两万多元,年末还有500块钱的分红,这日子可是越过越有奔头了!”三官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潘耀洁说。

在如今的北票农村,标准化扶贫工厂已经成为脱贫攻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泉巨永乡与朝阳宝联勇久科技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历经三年的发展,已经先后在双山子村、存珠营村、巴里营村、黄家沟村4个村建起了服装厂,正在建设“北票版的服装小镇”。

工业扶贫把贫困农民从土地带到了工厂车间,不仅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和对贫困户的有效带动,更为贫困群众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目前,北票市已建成投产扶贫工厂(车间)9个,带动贫困户389户750人,年产生效益34.7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462.3元。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就业创业技能等培训,共培训贫困人口24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