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农民的分工意识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22日

李万东

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泰民安,更关系到农业农村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又到一年春耕季,又是一季备耕时。地该种什么?怎样种?是我们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和备耕工作,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我们毫不放松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好粮食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同时根据不断发展的农业生产形势,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粮食和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此外,培养农民的分工意识,也应该被提到日程上来。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年,一篇《县委书记与“花花田”》的文章曾引发热议。文章描述了1978年春天,一名县委书记和农民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的一场讨论。种地不再“一刀切”,杜绝“瞎指挥”,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因时制宜……彼时,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今,农业生产已不再拘泥于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更多的是集中耕作、团队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农业机械化和大型农业装备有用武之地,才能让土地的产出有更大的规模效应。

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在盯紧绿色和质量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当前的农业生产形势,我们应该对农民进行技能化的个性培养,搞好农业生产的分工调整。

在努力培养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外,要根据农民的具体情况,让农民有力的出力,有技的出技,有商业头脑的去盯市场、闯市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者的动能,搞好生产以及后续的经营。只有不断培养并激发农民的分工意识,让他们各展所长,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才能有充足的人力和人才支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田地有产出、高产出,进而为农民带来收入的高增长。这也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向正确,则前途光明。现在已经是春天,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距离丰收一定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