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21日

程安生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在2016年底出台东北首部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法规、2017年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营商环境监管机构、2018年进一步提出“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目标的高起点上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是全省上下完成政治任务、牵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当前,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办理环节一简再简,申报材料一压再压,办事时间一减再减,制度交易成本一降再降,项目审批提速屡创新高,特别是以上海和北京为典型的样本城市,开启各具特色的“2.0升级版”,为我们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益借鉴。

多维度深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在解放思想中推动“理念升级”。高起点营商环境建设理论思考和谋划设计的迭代升级,突出表现为:首先,营商环境地位作用认知再深化。营商环境对于开放、发展、市场主体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破题之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增强内生动力的治本之策。其次,优化营商环境思想再解放。与先前相比,新一轮营商环境建设要更加突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政府“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力度再加大,明确“该放的要坚决放掉,放给市场主体;该管的要坚决管好,要管出公平、管出正义”,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要更多向市场放权,而非下一级政府。再如,经济社会运行的权责边界更清晰,明确中央政府更多负责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公平监管,市场主体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再如,行政审批“自主改”深层发力,以诚信政府先行引领诚信守约的营商环境优化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改革意识,使解放思想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器”,对照先进标准达标创标。最后,营商环境建设思路再聚焦。如,上海优化营商环境“1.0版”主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什么问题突出就抓什么,什么事情最难就抓什么;“2.0版”重在“点”的深化,更加重视“面”的协同、“体”的联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坚持系统施策,强化改革系统集成,从对标改革、制度创新、精准服务、工作机制入手,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全面进步。这启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联动解决营商环境问题,着力把营商环境建设向全局拓展、向纵深推进。

深化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质扩面中实施“标准升级”。近年来,各地营商环境优化从竞相加大“放管服”力度,到相继创新“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一站式”“最多跑一次”,再到推行“不见面审批”“无证明办理之城”“掌上办事之城”……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办事效率、制度性交易成本等痛点、堵点进行制度创新。实际上,我们优化营商环境不能简单满足于个别领域和事项的环节取消、时限减少,而应把主攻方向放在提高营商环境的制度供给体系质量上,以企业需求和群众需要为核心,以创新创业和生产生活的人文化、便利化为导向,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系统性标准、流程、效率再造,真正实现扩大有效供给,做到“有求必应”,减少无效供给,做到“无事不扰”,提高营商环境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比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方法,以提升六项主要指标为突破口,着力推动营商环境系统集成改革,切实用政府辛苦指数,换企业发展指数、民生幸福指数。一是在开办企业指标方面,通过“一窗通”服务平台系统,企业营业执照、公安公章备案、税务涉税事项等注册事项,实现一次受理、后台自动分送办理,同时提供银行预约开户、社保用工自助办理等服务功能,使办理环节和办理时间锐减。二是在获得电力指标方面,改变企业申请电力接入既交钱、又跑手续的“一头热”状况,由电网企业一口受理,取消低压非居民用户的外线工程费用。三是在办理施工许可指标方面,通过分类审批、审批流程再造、探索“多评合一”、推行“多图联审”,将取得土地到获得施工许可的政府审批时间大幅减少。四是在登记财产指标方面,实施不动产登记全面服务、网上办理、信息互通的“全网通”服务改革,窗口一次受理后即可完成不动产交易登记的全部申请手续。五是在跨境贸易指标方面,并联开展口岸作业,报检报关、物流作业同步操作,压缩进口集装箱“从货物抵港至提离港区”时间;压缩单证办理时间,口岸作业和处理环节收费公开透明。六是在纳税指标方面,通过办税“最多跑一次”清单、预填式一键申报、网上更正申报、拓展多元缴税方式等,减少纳税时间。

着眼优化营商环境管根本、管长远的问题,在实践创新中推进“制度升级”。应当看到,经济社会在经历“要素红利”“人口红利”“政策红利”阶段后,发展动力最终倚重“创新红利”和“制度红利”,营商环境优化必须在制度创新上做足文章、取得突破。一是建立普遍性问题的制度化解决机制。着眼于方便群众、服务企业、推动发展,解决企业和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要从“单兵突进”解决“需求倒逼”,转变为“综合施策”实施“有效供给”,并上升到制度层面破解共性问题,力戒优化营商环境的被动滞后,陷入效率上的应付追赶、环节上的“萧规曹随”、整体上的后知后觉。二是以“制度升级”打通制度瓶颈。制度完善开明,就能激发潜力、迸发活力;制度僵化保守,则会束缚潜能、钳制发展。要针对有的制度存在抽象笼统、缺乏定量指标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提高营商环境制度的质量水准;对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与时俱进、顺势作为;对不同部门制度间匹配耦合不高甚至相互冲突的,要突出统筹协同,相互留有制度接口,时间节点衔接有序,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上相互促进,实践成效上相得益彰。三是推动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制度化。如,北京突出“互联网+政务”建设,深度挖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只有创新举措制度化,营商环境才能优化有方、复制有遵、推广有据。四是构建营商环境科学评价制度。营商环境是否有所优化、群众办事是否更加便利、发展环境是否改善,不能单纯以排名论高低,资金、人才、项目、企业用“脚”投票更直接、更令人信服。要对标世界银行衡量营商难易程度指标体系,适度增加特色实用指标,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上更加注重企业和群众体验,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作为唯一标准,研究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让营商环境优化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实在可信,努力使发展环境时时好、处处好、人人好,从而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作者单位:大连市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