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名小志愿者参加汉字文化传播活动——

“我想把汉字之美讲给更多人听”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20日

本报记者 凌  鹤 文并摄

志愿者为小观众讲解汉字文化。

“这个字念女,女是甲骨文中最漂亮的一个字。她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双手交叠在胸前,双膝跪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这是一个非常优雅的姿势。”3月17日,在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文化惠民基地宣和艺术馆,来自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三校的小志愿者于沫凡讲解“让你爱上中国字”的片段。

中国文字的历史底蕴深厚,面对汉字的源头——甲骨文的认知,一位60岁的高级知识分子和一个6岁的孩子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同的只是前者理解力更强,后者记忆力更好。目前,沈阳宣和艺术馆正在开展“让你爱上中国字”汉字文化公益传播系列活动,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汉字文化。

大手拉小手推动汉字文化传播

沈阳市委宣传部编写的“双百惠民”故事《城韵》一书中,“让你爱上中国字”位列首位。2015年至2019年,沈阳宣和艺术馆开展的“让你爱上中国字”汉字文化公益传播系列活动,以汉字之美、汉字之源、汉字之体、汉字之遗、汉字之用为不同主题,贯穿每一年。从甲骨文起,以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讲述汉字发展源流,让人们在领略汉字悠久历史及优美表现形式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爱上汉字,产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该项活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品牌活动。

“让你爱上中国字”以沈阳为中心,吸引了全国600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与活动,覆盖近百所大中小学(包含部分海外大学)。其中,4000多名志愿者来自中小学校。成人志愿者来自全国34个城市。报名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长的为79岁。经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已逾3000人,上岗讲解表现突出的有600余人。第一批志愿者由专家培训,第二批志愿者由专家和第一批志愿者共同培训,依此循环,大手拉小手推动汉字文化传播。

来自美、俄、德、法、日、韩等十余个国家的观众来到宣和艺术馆参与活动,倾听志愿者讲解、学习书法艺术,回国后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同时,线上活动——“全球每周共讲一个字,让世界爱上中国字”深受学过汉语的外国友人欢迎,参与者来自十余个国家。

“让你爱上中国字”活动还走出展馆,走进本溪、铁岭和沈阳的法库、康平等地区,走进企业、学校、社区及公共场所,受众20余万人。

宣和艺术馆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希望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让每一个民族后人更多了解它的源远流长,从动力、情感、行为上形成文化自觉。”

“当志愿者后我更热爱中文和历史了”

小志愿者于沫凡的感想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讲解,我更热爱中文和历史了,对祖先充满敬畏和仰慕,特别想把汉字之美讲给更多人听……”小志愿者王晟沣的家长说,孩子当上志愿者后获得文化和历史的积淀,语文和历史成绩均在学校名列前茅。出生在日本的彭美树,当上志愿者讲解员后,提高了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她觉得甲骨文很有趣,每个文字都是一幅图画,都有一段历史。

30岁的志愿者陈旭袒露心声:“手机、电脑时代,汉字书写逐渐被人们遗忘,希望通过我们严谨的解读,将汉字文化融入生活中。”志愿者组委会组长戴悦说:“作为一名讲解员,通过宣传与推广汉字文化,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宣和艺术馆艺术顾问、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振忠教授说:“让你爱上中国字”,首先要展示的是汉字文化,展览注重汉字起源、汉字书体等的展示与讲解。他还为此编辑了《爱上中国字·甲骨文识字卡》;其次,展示的是家书、家训、家风、家教,呈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和主线的崇德、正心、修身、报国之“道”。

“让你爱上中国字”系列活动不仅培养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还接待观众几十万人次,更激发了公众对本民族文字与文化的溯源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