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变大棚 近售变远销

蔡牛镇农民备耕时节忙采收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20日

本报记者 王晓波

眼下正值大田备耕时节,然而,铁岭县蔡牛镇的许多农民却在忙着管理和采收。自从3年前镇上建起蔬菜大棚基地,这里就有近千名农民靠着200余栋大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3月18日,在蔡牛镇蔡家坝村的两栋大棚里,村民孙宏霞和爱人摘完辣椒又忙着给西红柿领秧,两人从早上7时30分进入大棚就没出来过。“自从俺家在这边建了5栋大棚以来,俺俩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在大棚里度过的,秋天、冬天忙活种植芸豆和辣椒,春天忙活种植西红柿,夏天也闲不着,连轴张罗下一茬蔬菜的定植。”孙宏霞一边忙活手里的活儿一边说。

在蔡家坝村,像孙宏霞这样的菜农有很多。如今,蔡牛镇已经在蔬菜大棚基地成立了蔡牛镇兴民蔬菜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起200余栋蔬菜大棚,有社员100余户,种植蔬菜以黄瓜、西红柿、芸豆、辣椒为主。自从尝到蔬菜大棚带来的甜头后,菜农对于政府的号召积极响应,对于引进的新科技、新技术也敢于尝试了。合作社理事长朱艳勇在政府的协调帮助下,成功地引进了绿港水肥一体机和椰糠无土栽培技术。

看到大棚产业加上新技术的运用喜得收获后,蔡牛镇党委、政府积极联动、多方考察,制定了蔬菜大棚基地与批发市场同时建立、相互作用的双轮驱动计划,一边引进新型蔬菜培育技术,一边率先注册“北纬42°富硒蔬菜”标识,对蔬菜大棚实行集约化、统一化、规模化管理,在产、供、销等方面为社员提供全方位服务。现在合作社建设了1万平方米蔬菜批发市场、600平方米办公楼和660平方米冷库,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我们这里的蔬菜种植面积达300余公顷,年均批发蔬菜500余万公斤,‘北纬42°富硒蔬菜’远销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年产值1000余万元。”朱艳勇说。大棚火了起来,周边农民也跟着吃香,每年200余栋大棚连轴生产,用工量达800余人次。

目前,合作社的黄瓜已经进入批量成熟期,每天的销量近5万公斤。朱艳勇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引进了设施蔬菜监测系统,目前正忙着给蔬菜配备‘电子身份证’,计划进一步拓宽销路,将蔬菜卖上更好的价钱,增加农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