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臻青
歌剧《玉堂春》剧照(由出品方提供)
《玉堂春》是我国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苏三的故事”与西方歌剧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3月14日、15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大连汉风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民族歌剧《玉堂春》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首演,近3000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在歌剧舞台上重现这部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戏曲经典充满了挑战,民族歌剧《玉堂春》的舞台呈现受到好评。专家认为,歌剧为经典戏曲《玉堂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以及更加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力。
歌剧《玉堂春》 增强抒情性
舞台上,主人公苏三的服饰让观众既熟悉又陌生,只见苏三身着大红色衣裙,头戴湖蓝色头巾,显然这是由戏曲《玉堂春》中的经典服饰造型演化而来。苏三大段如泣如诉的唱段不再是婉转幽咽的青衣唱腔,而是歌剧女高音华丽圆润的行腔。观众对于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给予好评。许多观众表示,民族歌剧《玉堂春》堪称视听盛宴。演员谢幕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场,以掌声回报艺术家们付出的努力。
苏三的故事见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之《玉堂春落难逢夫》。此后,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将此改编为《玉堂春》广为演出,流传后世。中国京剧界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曾在戏曲《玉堂春》中担任过主演。民族歌剧《玉堂春》由出生于大连的著名作曲家徐沛东领衔创作,大连汉风文化出资排演;著名剧作家韩静霆创作剧本,导演钟浩执导,王一凤、王杨、龚爽、毋攀等优秀演员主演。
歌剧是以音乐表达为艺术主体的戏剧样式,歌剧《玉堂春》用戏剧性、叙述性、抒情性相结合的歌剧音乐重新诠释演绎。其中,“苏三起解”的生命咏叹;“恨别青楼”的诀别重唱;“三堂会审”在充满博弈色彩的人物关系中的对唱、重唱、合唱,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传递出典雅、灵动的艺术品位。歌剧《玉堂春》主要表现了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女主人公苏三追求社会平等、司法公正和幸福生活的故事,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们的表演赋予了这个传统题材以新的精神气质。
中西合璧的歌剧《玉堂春》调整了剧情,节奏更紧凑,冲突更强烈。全剧的唱词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色彩。徐沛东为《玉堂春》创作的音乐在汲取民族音乐养分的基础上,结合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流畅、大气。其中“女起解”“狱中相会”等多个唱段均非常出彩。结尾处,“愿天下有情人都成双”大段合唱更是大气磅礴,极具抒情性。
用民族音乐语言唱经典故事
3月16日上午,来自北京、大连的文艺界、评论界专家在大连参加了民族歌剧《玉堂春》艺术研讨会。
中国戏曲重写意,西方戏剧重写实,创作民族歌剧,如何拿捏这个分寸十分不易。徐沛东表示,《玉堂春》的音乐必须扎根于民族音乐的沃土,运用民族的音乐语言。他称:“我们创作《玉堂春》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前人的经验,又不能重复前人的创作。在和声上,这部作品与西洋歌剧的手法相融合,运用了西方音乐和声技巧。何谓民族语言,就是用自己熟悉的音乐语言,讲述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写出老百姓听得懂的艺术作品。多个剧种都有《玉堂春》,唯独没有歌剧《玉堂春》。我就是要把这个缺憾补上。”
作曲家郑冰表示,看了这部歌剧非常激动,《玉堂春》的唱词和旋律长久地萦绕在脑海中。他认为,这部歌剧剧本严谨灵动,打破了惯性思维,给音乐和舞美的创作留下了很大空间。导演理念富于创造性,纱幕的运用形成间离效果,调度巧妙。舞美简约而不简单,使声场形成音罩的环境,使得各声部都非常清晰。指挥很出色,乐队演奏精彩。音乐富有戏剧性,把剧情揭示得非常充分,“苏三起解”那段8分钟的咏叹调非常精彩。
歌剧《玉堂春》修改提升后,将在北京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