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摘帽”之后再“戴帽”

辽宁日报 2019年03月18日

胡海林

3月上旬,我省召开已退出(摘帽)省级贫困县脱贫成效巩固工作现场会。会上,对如何防止返贫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工作要求。这也在提醒有关地区和部门,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绝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全省贫困人口从126万减少到目前的13.02万,省级贫困县从15个减少到5个。今年将发起“总攻”,实现决胜。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摘帽”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摘帽”的同时,我们也站在了另一场战役的起点,即怎样巩固成果,不让贫困的帽子重新戴在头上。

“扶上马”还需“送一程”。刚刚完成脱贫摘帽,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地区,并非简单的身份转变,往深里看,面临的是一次“自主”发展的转型。久贫导致志短,心理上、行为上都有得到过渡性支持的需求。因此,适当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继续施以援手,方利于稳定脱贫。

帮贫困群众脱贫和再送一程,虽然一脉相承但侧重不同。前者强调聚力突击,后者则强调长远发展,要突出“授之以渔”,在“志”“智”二字上下功夫,让他们真正掌握“骑马”的本领,才能规避不扶不会走的风险,致富之路也才会更加宽广。

当前,脱贫后再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成因多样:一是贫困群众自身能力提升不够;二是饱受灾病突发因素困扰,“一旦受灾、快速致贫,一人生病、全家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此外,一些贫困户主观上还存在“等靠要”思想。

因此,对“摘帽”县而言,需把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摆在突出位置,提升“造血”功能,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能力。完善保障巩固机制,跟踪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及时发现并解决其面临的难题。同时构建贫困户分级评价标准,消除贫困户的“福利依赖”,杜绝以穷为荣现象。通过做好基础工作,夯实脱贫基础,确保贫困群众生活状况得到可持续改善,才不会返贫。

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已摘帽的贫困县都在全力做好扶贫的“后半篇文章”,承诺扶贫力度不减。只要有决心、有恒心、有爱心,就一定会浇灌出常开不败的“幸福之花”。